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编者按:初看到闲云逸鹤的《阅读的故事》就被震动了。画面平实的呈现出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
这里是大家一个共同交流栏目,同时也欢迎大家把自己作品拍摄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共同来提高。
联系邮箱:tpgzs@126.com 79167683@qq.com
责任编辑:极度人生
作品链接http://pic.csonline.com.cn/Photo/20110402/2_8_78986.HTM
文/图:闲云逸鹤
我的《阅读的故事》这一纪实专题发帖后,都受到了网站管理及众多影友们的关注,这令我尤感欣慰!因为我们的媒介和影像传播者在关注和思考 “阅读”这样一个关乎民族兴衰的话题。 . 说句实话,拍摄这组片子自己是经过痛苦的思索和内心的折磨到勇敢的面对这样一个心理过程的。我是从事教育的,看到我们的下一代越来越疏于阅读,对中国基本的文化经典毫无兴趣,了然无知,不禁痛心疾首,常常意味深长的说他们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给他们讲自己年轻时在文革时期是怎样的偷读被查封的文学名著的切身故事,之后便是苦苦思索,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对阅读如此不感兴趣呢?是我们生活的时代、生存环境,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家庭氛围呢? . 关起门来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当我背着相机行走在国内的城市和乡村看到到处都是打牌、搓麻将的场景和身影时,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当下,从表面看似乎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发展,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穷困和贫乏,除了读书我们有更多的精神生活享受,我们再无需从书中去找黄金屋和颜如玉了。可透过现象、联系社会实际深入思考,我们不是无需阅读,而是我们因阅读得太少,缺失了文化,沉迷于物质的诱惑,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精神境界的追求,恶性循环而形成了一种不尚读书的风气。去年有机会到美国去探亲,入境后在芝加哥机场候机时,看到机场里不同年龄、不同姿态的黑白肤色阅读的身影,我内心里有了一些震惊,后来几个月里,我在美国走了九个州,无论是在书店里、居住区,还是商场里、餐馆里;是在街道旁、休闲场所,还是机场和飞机上,都能看到不同年龄的阅读身影。这些身影表明了一个国度崇尚阅读的风气,也让我这个文明古国的客人感到了内心的羞愧,更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深层次思考。我想一个优秀的民族不应该为了面子回避自己的不足,而应该勇敢的面对和正视,何况我们要持续发展经济,我们要振兴华夏民族,我们要实现大国崛起的梦想!想到这些我拿起相机拍下了不同场景的、不同年龄的和不同姿态的美国人阅读的身影,集合成《阅读的故事》这一专辑,以勖国人发奋阅读,形成阅读的风气,从书中获取力量,不仅具备“硬实力”,还要具备“软实力”,以振兴华夏民族。 . 这一拍摄经过,让我体会和感悟到要拍好一组纪实片确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做以下的努力: . 一、需要痛苦思考,需要积淀酝酿,需要联想思维,需要分析归纳,需要观察提炼。个人感觉这些是拍好纪实作品的灵魂。 . 二、不要忽视了身边的生活常态,要善于透过生活常态看到生活的本真和内蕴,甚至看到时代的特征和呼唤。 . 三、个人感觉纪实摄影的摄影者不应干预被摄对象,应该使其呈现出最原真的状态,让场景、人物和故事自己说话,最真实的传达出故事的含蕴,由此,摄影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快速抓拍的能力,预示被摄对象的动态,在其注意力专注在事件中的时候,抓住他最自然真实和最有表现力的瞬间摁下快门。 . 四、个人赞同用人眼的常视状态去纪实,让富有真实性、丰富性和内涵张力的故事去体现纪实片的价值,而不应该为了追求形式,加强所谓的视觉冲击,去人为的改变视角,甚至采用广角变形表现形态。以上是自己拍摄的心得和感悟,言辞罗嗦,不尽人意,仅代表个人想法,敬请影友们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