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旅游摄影资讯>>摄影基础与技巧

用胶片的那些人

2012年05月09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2012元旦刚过,有消息说美国伊士曼柯达准备申请破产保护。其实早在2011年年底,柯达公司为摆脱困境就宣布将停产多款胶片,其中包括:Tmax 400 Tri-x pan 400 Max 400散装胶片,BW 400cn 24张三卷装、Gold 200 24张四卷装和Max 400 24张四卷装胶卷以及Elite Chrome胶卷。在胶片即将进一步萎缩的时候,我们将介绍几位在数码时代仍然坚持使用胶片的摄影师,并会介绍10款数码时代最值得记忆的胶片。

  点击看:《10款值得记忆的胶片》

  更多的是敬仰

  李伟彩色胶片中的故乡


  摄影并文/李伟

  现在说到胶片,就像提起一次成像一样,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进行思绪的整理。刚开始接触胶片要从1998年说起,当时21岁的我离开故乡内蒙古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虽然学的是工科,但选修课我选择了摄影,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接触到了摄影,并学习了冲洗胶卷和暗房技术。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我都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因为那时数码相机才刚刚开始兴起,我也很难接触到高端数码相机,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选择了胶片与数码同时使用的阶段,时至今日我仍然处于这个状态。如果有客户委派我进行某项目拍摄,我会义无反顾地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因为数码相机快捷、便利、能够更短时间将拍摄完成的影像交付给客户。

  说到我为什么还会坚持使用胶片拍摄,其实和大多数使用胶片的摄影师一样,是对传统工艺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崇拜的摄影名家的敬仰所致,每当看到摄影名家的作品时,都会被胶片的质感所吸引。其次是我很喜欢中片幅相机的镜头感,当然中幅相机也有数码后背,但高昂的价格不是一般摄影师能够消费的,我现在使用玛米亚RB67,柯达PPN胶卷,之所以没有使用反转片是因为反转片色彩太过浓艳,并且宽容度太低,不适合我拍摄题材的创作。我认为胶片拍摄能够更加理性,由于我使用的胶卷都是感光度较低的,所以很多环境下拍摄我需要使用三脚架,当我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后,我的整个拍摄过程放缓了,我并不是一个新闻记者需要抢着去发稿,要和时间赛跑,也不是旅游摄影爱好者拍摄“到此一游”的影像,所以个人认为放缓拍摄节奏后,自己也更容易进入到一个拍摄的氛围。

  其实最初,我也尝试过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但Raw文件不论是色彩还是空间感都是无法和胶片比拟的,当然我相信通过后期制作,数码影像能够接近胶片的质感,在网上也有很多优秀的数码影像是通过后期达到了接近胶片效果的,但从摄影本体看,摄影越来越个人化,我不能把我的作品交给外人进行后期处理,那样很难达到我的要求,作为个人影像的表现毕竟不是商业行活,可以按照标准的流程工作。当然我也必须承认美中不足是我的作品仍然需要经过电分处理,最终还是数字化了,但是数字化的影像让我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处理影像的空间感等问题,我只需要除尘、调整色调就能够达到我所需要的最终效果。



  牧人雕塑



  台球室里的一对情侣



  草垛和两匹马

 胶片是穿越时空的密码
彭祥杰胶片里的《三教九流》

摄影并文/彭祥杰
传统手工艺品
如果回到个人仍然坚持胶片拍摄的问题上,这与影像的传承习性和训练方法有关,更与自我对待摄影的认识和态度有关。我是个胶片控,一直对胶片时代的品质特性与训练过程持有留恋和敬意。
1990年代初,刚接触和学习摄影那时很穷,对于胶片的品质与特性,还没有条件进行严肃地系统性训练与理解。直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改善,才能够逐渐地实现我有可能进行对于胶片使用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与掌握。而事实上,我对于暗房设施上,在金钱和时间的投入很大。以其弥补过去对胶片系统训练的课程缺失,不然你所要表达的内容难以体现和承载在你的银盐相纸上。
我甚至都有伤感。每每看到胶片时代大师们的原作,除去满满的敬意,就是一种对于那个时代作品的材质﹑技术﹑语言﹑品相等无法超越的丧气。时代的改变,也会让技术的进步丢弃和丧失手工艺的各种原创的魅力弥散和材质应用语言上的可能。
让季节选择胶卷
我对于胶片的使用和选择,并没有达到特别挑剔的程度,也挑剔不起,品种感觉一天天都在减少和涨价。这几年最常用的胶片是:富士ACROS NEOPAN 100/120 (春夏季) 伊尔福 PAN 400/120 (秋冬季) 都是最便宜的进口黑白胶片。
富士ACROS NEOPAN胶片颗粒过于细腻圆润,属于新技术产品。后期冲洗时,我都是延长胶片显影时间,强化些颗粒出来。伊尔福PAN 400感觉上是一种严肃的胶片,网传它是伊尔福公司,特为第三世界生产的物美价廉的胶片。冲洗时间和胶片特性,感觉上与伊尔福HP5 完全相同,区别只是包装上的不同而已。
我的《三教九流》
2011年的大理摄影节上,意大利的艺术批评及策展人莫妮卡·德玛黛策划了一个中国摄影师的八人展。我展出的是2006年至2011年期间,关注并拍摄的作品《三教九流》,也是各种各样的人与环境。
大理摄影节上的作品展览,是我这几年对于摄影思考和拍摄努力上很小部分的呈现,并且也还在继续拍摄中。2005年之后,我开始使用120相机进行个人影像上的报道与叙事性拍摄。主题叙事性的题材拍摄,已无法使我满足,像什么已不再重要。我更加关注和在乎激活个人影像的潜质与可能,关注如何获得到更大地域的视野拓展与掘进质量。因为这是一个快速巨变和迅速折旧的时代,我渴望沉静地获得到人在影像中的尊严与时代品貌。
我觉得在过去的年代,摄影资讯非常匮乏。侯登科﹑李媚等人无疑是我摄影观建立和实践的奠基人。在后来的过程中莫妮卡和王莲,帮助我形成对于当代艺术和影像的双重认识与判断。其实,也包括《中国摄影》是伴着我一起成长的一本学术性刊物。这些都是摄影给予我的眷爱,我非常感谢。我感觉影像的民主和融合以及包容性,是打开个人视域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通道。
在“死亡”中生存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我曾经是美国Document CHINA图片社的成员。这个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西方报道摄影市场最后的黄金五年的衰落与变更。“纪实摄影之死”并不只是一个凄美的传说。行业土壤的萎缩巨变,逼迫纪实摄影师寻求影像的艰难转身,也许中国摄影师还无法真正体会到影像现实的残酷。
在Document CHINA图片社时期,所得到的最大受益是对于摄影技术的淬炼和依赖,也是融合西方影像职业化视野的更替与重建。我的胶片后期处理没有秘密,都是遵循柯达胶片技术手册的资料行事。胶片显影是柯达D-76 套药1:1冲淡,外加30%陈旧药液使用,延长三分之一的显影时间。唯一区别是胶片定影,我使用X光快速坚膜定影粉套药。X光坚膜定影是我在西北使用过的最合适药液,尤其定影新型技术的T颗粒乳剂类型的胶片。
我的照片后期暗房的处理,也是遵循传统银盐纸基相纸的美术馆收藏标准构建的暗房制作处理系统,包括水处理过滤调温系统和空气温湿度调控系统。
我目前分别使用5×7、6×9、135 胶片放大机专用系统制作手工照片。这也是面对摄影生存的必要投入和兴趣使然。

  宁夏海原2009年2月

  河南商丘火神台2011年2月

  甘肃兰州兰山2011年4月

  甘肃兰州兰山2011年4月

  甘肃兰州兰山2011年4月

  陕西西安2006年2月

浪漫主义情怀
依长洪的胶片之路
摄影并文/依长洪
胶片更稳定
自2003年开始摄影以来,自己一直坚持拍摄,所以也经历了胶片向数码化过渡的时代,我并不排斥数码相机,现在我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但是数码相机主要作为我商业用途使用,我坚持器材为我所用,我不会盲目倾向数码或胶片,符合我需求的是最好的。数码相机不断发展,像素也越来越高,我也看过报道135数码相机已经可以和120胶片像质媲美,120数码后背可以和4×5胶片像质媲美,但是摄影有时不能单从像质比较,摄影是一个整体感觉,当我将胶片拍摄的照片放在数码拍摄照片堆里,一下就能够跳出来。胶片拍摄的影像更加具有空间感和层次感。其实这并不是说数码就不能够完成胶片所具有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我们看到的影像无论是胶片拍摄的还是数码拍摄的都是平面的,但一个空间感强一个弱,这主要是绘里所说的素描关系,摄影里称明暗关系,这需要后期工作人员有较强的美术功底,并且花费的人力、财力也会相应增加。
其实我每次出去拍摄都会带数码相机,但有时数码相机真的无法为你所用,我生长在东北,所涉及的题材有很多是东北冬天的景象,就拿前两天去十五道沟来说,那里的环境温度是零下30摄氏度,数码相机刚拿出来没一会就不能工作了,而胶片相机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当然温度太低镜头里快门的油也会造成凝固不能工作,但如果选择相机内部结构间隙相对大一些的胶片相机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其次数码相机更新换代太快,每两三年就会有新机器推出,而胶片相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历史了,工艺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影像质量很大一部分是靠胶片质量决定的,我的大片幅相机已经使用十年了,我现在仍然没有更新的需求,但我的数码相机已经更换了好几个,从成本上来说胶片也更加划算。
得心应手的传统工艺
任何技术实际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我们绝对不能为技术所牵累,这是我对摄影技术选择和使用的前题。我的后期制作分为两类:传统银盐和数码微喷。彩色底片和黑白底片我最终是要经过电分流程进行艺术微喷,但每次艺术微喷时我都会到北京监制,每次又都不能达到我的理想状态,因为我将影像后期环节交给其它人来作,自己没有参与其中,别人真的很难把控我对影像的理解。
更多人需要银盐照片
六年前,有位沙特的大亨从我这里购买了一张爱普生艺术微喷的照片,之后我一直与此人保持联系,几年后,突然有一天他问我是否有传统银盐放大的照片,这件事告诉我们银盐不但受到摄影人的追捧,收藏家们也更需要传统手工艺品。我经常会出国与代理我作品的廊交流,从他们那得到的反馈是传统银盐放大的作品更受欢迎,并且根据拍摄题材的不同,价格可能会高出艺术微喷2-3倍,艺术微喷的作品我们是绝对不允许有瑕疵出现的,但是传统银盐即便是有瑕疵,收藏者也认为这是正常的,可以接受的。放弃商业价值来说,我也更喜欢银盐放大的作品,因为从个人情感来说银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然乌 凯恩8×10相机,800mm镜头

稻城海子山 凯恩8×10相机,150mm镜头

阿里 凯恩8×10相机,480mm镜头

去往一张照片的起点
路泞的黑白胶片观
摄影并文/路泞
我的摄影方式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1991年买的,华西牌,不能测光。拍出来的第一个黑白胶卷由于碗里的显影液不够,只有一半的影儿。从那时起就一直在用黑白胶卷,直到现在。刚到北京的两年,没有暗房,用过一段彩卷。因为干活开始用数码,从二三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开始到现在的全幅单反。数码的好处不言自明,便捷可靠,还有数量上的放任,摄影工作变得不用拿胶卷去楞磕,改费食指和硬盘了。不过工作就是工作,数码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与多数人共谋的速度效率合辙。
离我个人更近的一种摄影方式,还是用胶片,这是基于个人认识的选择。逐渐理解各种胶片的特性也没几年,如何把一次拍摄控制成抽离现实的另外一种物质—照片,让现实成为另外独立的实现,艰巨而从容;相纸、显影液各个组合的微妙,没试验过就值得继续试一下,因为暗处影子里和天上的云都锋芒毕露,在我看来都有刺穿镜头的愿望……刚用上靠谱的材料才没几年,不用技术之上的绝对,想更明白些也都是浩长的未尽。胶片的精确与模糊,还有徘徊式的缓慢,仅仅是自足的喜好,无关微言大义,也没有未酬之志。柯达Tri-x,伊尔福HP5和FP4,爱克发APX等等,不同胶片有不同的用处,而一致的特征是这仅仅是一个挫折的开始,或者一次豁然开朗的际会。
从观看到触手可及
银盐摄影的整个过程,如果单从采集信息的角度上而言,对自己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数码已经强大到在彩色影像与黑白影像之间的任意穿越。如果有人非要说自己习惯以黑白的观看方式拍摄,也许是另外一种高明吧,我不得要领。用黑白胶片拍摄,仅仅是去往一张黑白照片的起点,这过程像是走钢丝,每一步腾挪的余地都不大,而歧路丛生,需要足够的耐心应对可能的突变。有时因为面内容所原谅品质上的退让,还是带着一种信息采集的惯性心态,失败了就是失败了,抱憾仅是玩笑。完成拍摄时的愉悦及时而又短暂,带来的自足远不能和去完成相对完整的照片相比,每一次的看似重复,实则都是新体验。不过其中的“意义”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一样,不存在公共价值考量。
我的摄影是自足的,个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一种对事物认识的学习愿望。我以为好的照片是整体的,安放妥帖,不以奇巧夺目,经得住时间的眼神捶打。题材是不分高下的,照片上的满地草芥也能是壮丽山河,我更在意照片首先是“照片”,而不仅仅是影像,在每人身上都携带一个屏幕的时代,照片作为物质本身就会退让,但会一直存在着,无用之用各人自知。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更喜欢这样的过程:在可以支上禄来或者富士680的地方拍摄,这个地方也许很远,比如云南腾冲,也可以是在家里。攒够一定数量的胶卷,找一天的空闲冲洗,再找个囫囵的空闲,印样,反复看,长或者短的时日以后,找几张我希望放大的,一张底片放几张,晾干热压,反复看,也许没一张好的,再来……还有别的底片可以放,也又有能够支起机器的心情和地点,故旧与新鲜,尽为己知。
如果用黑白胶片仅仅是拍一下,对我而言跟用数码没什么区别。银盐摄影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临场观看到达对照片的抚触,假以他手之力,就相当于一根链条的断裂,每个细节不是为结果而存在,而结果确是由每个细节积累起来的。当然,这没有对错,只有认识的区别,各有心得吧。

2011年冬 沙岭

2011年夏 腾冲

2011年秋 金星

结论
胶片作为一种传统感光材质仍然受到摄影师的热烈追捧,这种追捧或多或少是受传统摄影时代的大师影响所致,我想每个摄影人心中都有一位或几位崇拜的摄影大师,风光摄影人心中有一个永不磨灭的亚当斯,纪实摄影人心里有着带有传奇色彩的布列松,我们进入摄影队伍后,这些偶像都是我们的启蒙老师,而每当廊展出大师们手工银盐放制的照片时,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了大师们的精髓,每幅作品所散发出的迷人气质才是大师们运用传统摄影技术对于情感的真实倾诉,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印刷品与网络传播的影像更多的是对摄影师以及作品的宣传,这就像油与印刷品之间的关系,即便印刷品再精美也永远无法像原作那样打动人,印刷品更有图录的性质,是一种存在性,而并非表述。时光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我们身处其中,当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站台时,列并不会停止前进,大师们早已身处其后,我们已经无法再运用到传统摄影工艺和材质去膜拜大师,数码时代的摄影人能做到的可能只有去全世界各大美术馆像欣赏某油大师的作品一样欣赏他们的作品。传统摄影就像人的一生,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人世间的喜与悲。传统摄影之后的摄影是什么?干版和湿版立刻浮现在了我们眼前,摄影技术从此分为两条河流,一条是奔腾不息的数码,另一条则是追本溯源的传统,传统摄影就此又回到了原点,所有大彻大悟的经历者都有着传经布道的使命,而他们的法号统称—轮回。
<完>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
400-883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