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张家界民俗风情

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土家族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一)

2012年05月21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附:土家族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
  哭嫁,曾是我国广为流行的婚仪习俗。这种习俗在许多民族和地方渐渐趋于消失或只剩下残缺的形式。
  土家族地区始终流传和保存了完整的哭嫁习俗。据清乾隆年间湖北《长阳县志》说:“宁乡地近容美、巴东,民杂苗蛮。其嫁女上头之日,择女八九人,与女共十人为一席。是日父母、兄嫂、诸姑及九女执衣牵手,依次而歌。女亦依次酬之……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土家女子出嫁前,要与家人及好友同唱《唱嫁歌》,届时,出嫁女要边哭边唱,做痛苦流泪状。哭嫁习俗,学术界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认为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抢婚,女子的痛哭源于远古抢婚中女子遭抢时的喊叫或痛哭。抢婚中女子的哭喊,经过漫长的演变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哭嫁习俗。这种说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人们要问:抢婚中女子的哭喊并不等于哭嫁,为什么这种女子的哭喊在抢婚早已消失的时代会发展成一种有成套唱词的哭嫁习俗呢?这是持抢婚起源说的人们所不曾解释的。其实,哭嫁习俗的形成,另有其社会功用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民俗,最初一定是出于某种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即使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一种民俗事象的功利目的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异,但只要这种民俗事象还存在,与之相适应的功利目的就不会消亡。土家族哭嫁习俗也不例外。在此,我们试图利用民族学、民俗学的有关资料,探讨哭嫁习俗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实用价值。
  一、成年礼的基本特征
  土家族哭嫁习俗具有悲痛的情调、长辈训诫的内容、哭别的内容、延时较长等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人生的另一重大礼仪——成年礼的特点十分接近。因此,欲了解土家族哭嫁的社会作用,必先考察一番成年礼的情况。
  成年礼是接纳青年男女进入成人社会,使其承担起人生责任的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弗雷泽、利普斯、博克等人类学家,都曾以原始部落的大量材料为依据,对成年礼进行过系统的研究。综合他们的观点可以归纳出成年礼的几个显著特征。
  其一,在古老的部落里,接受成年礼的青年男女要经受一系列痛苦的考验。通常对男子的考验更为严峻残酷。如锡克兰人接受成年礼仪的男子由导师带到隐蔽的小茅屋“哈因”后,就要经受非常严酷的日常训练。在神圣的“哈因”中,每人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既不准说话,也不准笑,眼睛一直盯着地面。他们只有少许的衣物,几乎不允许睡觉。白天和夜晚在老人的带领下翻山越岭,作长距离的行军。每个男子必须定期练习,增强射箭能力。女子的成年礼一般没有男子的严酷,但往往也要接受并不轻松的考验。如北美的阿佩切——印第安人女孩子举行成年礼时要在被部落其他妇女追赶之后,挨一顿殴打和经受苛刻的检查。此后,她还必须在一张新毯子上随着鼓声跳舞,被扮演小丑和恶鬼的人所驱赶。新几内亚的女孩子在第一次来潮时举行成年礼,要忍受在胸前刺象征月亮的花纹及在咸水湖中举行仪式之苦。在咸水湖中举行的仪式,是让女子躺在浅水中,由老妇人在她身上走过。成年礼中的严酷考验为青年男女进入成人社会,担负起艰巨的任务作好了充分的心理上的准备,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博克所说:“过渡性礼仪(指成年礼——笔者注)在任何群体的社会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应付任何社会都会发生的生活危机提供一般的方法,并向个人和群众演示一个人的生活行程。这一礼仪具有重要的心理和社会的功能。”
  其二,在成年礼仪中,训诫是必不可少的。训诫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常常与严酷的考验同时进行。如上述例子中的锡克兰男子在“哈因”中,就要接受导师的一系列教导,其主要内容为“勤勉,可以信赖,尊敬老人,服从,利他主义,乐于助人,喜欢交际和做忠实的丈夫”。当训练进入高潮时,就由导师讲述锡克兰部落最神圣的秘密——起源神话。受礼者掌握了部落的秘密后,仪式便告结束。新几内亚女孩在受礼时,要接受关于社会公德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冗长教导。巴拉圭的埃姆巴雅——印第安女孩一旦发育成熟,就要接受一个月的教诲。
  其三,几乎所有古老的成年礼都十分强调“死亡”与“复活”的主题。举行成年礼仪时,用种种奇特的手段,让青春象征性地“死亡”,然后又让他们“复活”。其意义在于:孩子阶段已经死去,他们经过了与祖先在天之灵或图腾交换生命之后,已经再生为强有力的成年人。最普通的办法是将受礼者全身涂满颜料,表明孩子已经死去或被野兽吞噬,锡克兰人是涂红色,西非潘格威人是涂白色,而塞兰西人是涂黄色。还有许多办法是致孩子于虚脱昏死的状态,以达到“死亡”的目的。如曼旦的印第安人有一种被称做“波克杭”的钩悬仪式。曼旦人的房屋中有四根中柱,受礼者被绳子缚在钩子上,悬挂在一根柱子上。他赤身裸体,手握巫术袋,钩子上还悬挂着盾牌。悬挂妥当,便由一个随从推其旋转,受礼者因旋转
而虚脱,然后一个旁观者高呼:“死了!”于是受礼者被放置在地上,一直躺到真的死去或苏醒过来,此间无人理睬。假如受礼者真的死去,便被认为是由“大神”带去(这是很少见的);如果苏醒过来则认为是神放他复生。潘威格人的成年礼习俗与前大致相同。人们将隐居的受礼者置于一种特别有毒的蚂蚁(约有200窝蚂蚁)屋内,让蚂蚁叮咬。然后用一种有毒的植物荚毛刺出血泡。这一切都是伴随着高呼“我们杀死你”来进行的。女子的成年礼同样也要经过“死亡”与“复活”的程序。居住在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的土著居民的成年礼仪中,女孩子被剃光身上的毛发后,用冰水洗浴全身,再涂上油脂。过去的衣服要全部丢弃,由祭师配给特制的白色棉布新衣,而且受礼者被迫接受一个新的名字。如果沿用旧名将受到严惩。此后,还需接受一系列的训练。至此她们才算从“死亡”中“复活”过来。成年礼之后由祭师用活鸡血来表示她们的新生,而且用五颜六色的花朵和羽毛把她们装饰起来,送还给她们的父母。
  其四,成年礼的进行需要延续一些时间。一般多则几年,少则数月,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使一系列繁琐的仪式进行完毕,保障青年有充分时间接受知识和技能训练等,但主要的则是让他们从心理上逐渐成熟起来。在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中,成年礼的延续时间很长,因礼仪中包括割礼、刺痕、凿齿以及群体集中接受传统训练等众多课目。加拿大中部的纳西玛人的成年礼从青年男女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开始了,长达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直到学会了必要的知识才算终止。成年礼也有只在数小时内完成的,这只就表面形式而言,礼仪的内在影响却往往要占用较长时间。如曾流行于世界许多地方的割礼,其手术只要很短的时间,但留给男孩子的痛楚以及伤口与心灵的康复,却是较长一段时间的事。
  将上述成年礼仪的特征与哭嫁习俗的特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二、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基本特征
  土家族哭嫁习俗的第一个特征是以歌当哭,以哭为歌,悲凉凄恻。此间,哭嫁女必然饱经痛苦的考验。随着婚仪程序的递进,新娘哭诉的对象和内容依次更迭,悲痛的情绪也愈益高涨。起初是隔夜哭,以轻歌微吟来吐露悲伤情绪,后来是连夜哭,歌调愈悲,歌词亦愈益凄恻,直哭得口干舌燥,嗓子嘶哑,两眼红肿,如疯如痴。经过这样一番痛哭,哭嫁女饱受的痛苦折磨,是常人难以体验的。
  在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地区,哭嫁的内容虽然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致都包括了哭开声、哭爹娘、哭木匠或石匠、哭哥嫂、陪十姊妹、哭众亲友、哭骂媒人、哭入席、哭梳妆、哭祖宗、哭穿衣、哭上轿等一系列内容。以下仅举三个有代表性的部分来加以分析。
  其一,哭爹娘。主要抒发了哭嫁女辞别爹娘时难舍难分的忧伤。“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妈来箭穿心。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要分身。”越哭越悲伤,哭嫁女的身心受到极大的震荡。“我的爹,我的娘,儿的喉咙哭嘶了,儿的眼泪哭干了,儿的眼睛哭肿了,日子越哭越近了,受难的日子不远了,离山离水容易离,离爹离娘难上难,今天与爹娘分了手,不知哪天得见面。”眼见要做人家的媳妇了,联想到未来的悲惨处境,心绪则更为辛酸悲苦:“我的爹,我的娘,十人难顺有人心,一人难顺十人意,做人媳妇人下贱,站着比人矮三尺,坐着比人矮三分。叫东不敢往西行,叫西不敢往东行,媳妇有苦哪里讲,打落牙齿和血吞。我的爹,我的娘,人家屋里,有杀人的刀,有煮人肉的锅。杀了猴子,剥得猴皮哩,服侍人家少的不到,眉毛一耸眼一横;服侍人家老的不到,筷子一甩碗一丢。……我的爹,我的娘,你叫女儿怎么活下去?你叫女儿怎么过下去?”这哭歌撕人心肺,催人泪下。
  其二,陪十姊妹。女子出嫁前,要选择同村9名年龄相仿的女子陪哭。称为“陪十姊妹”。陪十姊妹在整个哭嫁过程中所占时间最长。一般是婚前一个月或数月便开始了夜夜陪哭,足见其占据的主体地位。哭十姊妹是女子的悲歌大合唱。从小就朝夕相处的姊妹,现在就要分别了,离愁别绪自然难免,更何况出嫁女对婚姻的悲观恐惧,更能融及同伴的心病,引起强烈的共鸣。于是,一代一代妇女凝结成的“千年苦”、“万年忧”便如火山般喷吐,一发而不可收。悲痛的情绪,由相互间的感染、激化而愈益昌炽,往往是十姊妹抱成一团,哭成一片。清代诗人彭谭秋竹枝词《十姊妹歌》就描写过这种情景:“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哭竹枝。”
  其三,哭骂媒人。这一节的哭嫁,既哭且骂,进入仪程的高潮。骂媒是哭嫁言辞最激烈的部分。旧时代的媒人,确实造成了许许多多女子的痛苦婚姻,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确实沾染上了种种恶劣的习气,利欲熏心、花言巧语、诱骗成癖,但他们毕竟只是充当了封建婚姻制度的替罪羊。其实,哭嫁女对具体媒人的仇恨和怨恨,是会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异的。但是,她们却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最激烈的言辞,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骂媒歌积淀了千百年来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和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的谴责和反抗,是血泪和怒火相交织的抗议之歌,非一时一人所作;二是与本题有关的原因,骂媒是哭嫁女自婚仪以来日益淤积的抑郁悲痛情绪的总爆发。百无禁忌地责骂,被骂者却若无其事,仿佛被骂的是他人,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正因为如此,新娘对媒人极为刻毒的咒骂,竞为社会所容,沿袭成俗。土家女子哭骂道:“媒人婆婆也,你从水路上来的吗?娃娃鱼怎么没拖你?你从沟里来的吗?棋盘花怎么没啄你?你从山上来的吗?扁担花怎么没咬你?媒人婆婆也,你比娃娃鱼还恶呢,娃娃鱼见你绕路了。你比棋盘花还毒呢,棋盘花见你绕路了。你比扁担花还凶呢,扁担花见你绕路了。”并咒骂媒人贪图钱财,蒙骗坑人绝没有好下场:“媒人婆婆也,天下只有你会想,天下只有你会算。想了酒肉想财礼,想了财礼想鞋袜……鞋底打的胡椒颗,叫你穿了烂蹄壳。媒人婆婆也,鞋子给你做寿鞋,袜子给你做灵牌。你穿起鞋子走绝路,早上走路夜里埋,半路死半路埋,稻草包起当棺材。…‘一个猪头二尺长,叫你吃了烂肚肠。一个猪头两个牙,叫你吃了死全家,死你一家老和少,二世投生变只猫。”这些激烈的言辞,一般女子只有在痛苦达到极点时才骂得出口。
  以上的分析表明,新娘在哭嫁婚仪的过程中,始终充当了悲剧的主角。无论进入角色的深浅程度如何,只要她经历了哭嫁的一道又一道的程序,唱完了一段又一段的哭嫁歌,她的心灵就不能不经受一系列痛苦的震荡,犹如古老成年礼中经受一系列严酷的考验一样。在古老的部落里,一名青年能否经受得住成年礼的考验,决定着他能否被纳入成人社会。在土家族哭嫁习俗中,人们往往根据女子进入痛苦角色的深浅程度来为她评分,评判她作为一名新媳妇的优劣。出嫁时只哭不唱,只唱不哭,或是哭得不伤心,唱得不感人,都被认为是才低德劣。相反,女子哭得愈悲伤,就愈被认为是贤慧和能干。这实际上意味着,出嫁时愈是经过了深切痛苦磨炼的女子,才愈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担负起婚后生活的重担。这和成年礼痛苦考验的意义是一致的。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