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关于屈原放逐澧水
屈原,名平,字原。生于公元前353年(楚宣王十七年)夏历正月二十三日,殁于公元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夏历五月初五日。
屈原出身于楚国没落的贵族。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对内改善政治,对外连齐抗秦,可由于怀王昏聩,小人当权,因而不断遭到毁谤、打击,后被放逐汉北。而后继位的顷裹王更为昏庸,亲秦卖国的小人更加猖狂,一腔爱国热血的屈愿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后投汩罗江而死。
按当今史家流行的说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带,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著作中,多次颂扬澧水风光,试举例:
“捐余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为何不把佩玉丢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丢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屈原为何那么熟悉澧水沿岸的兰花?
“捐予袂兮江中,遗予佩兮澧浦。”(《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随身穿的衣服和玉佩丢在澧水,以表达他决绝的意志,这个地方应该是他所熟悉或所喜爱的,如果他连澧水的面都没见过,又怎能轻率地作出这种庄重的抉择?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九歌·大司命》)
据史家考证,此“天门”,当指澧水上游(今张家界市南)天门山,而非指意想中的“天门”,更非指湖北的“天门”(春秋战国时,本境之天门已初现端睨,三国吴永安六年才崩出真正的“天门”)。
因而说,屈原流放江南,并不排斥泛游澧水的可能。(这是史家的事,本书无意争鸣)。
无独有偶,在今天门山下、武陵源景区内就流传着不少有关屈原的古老传说。而且,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点简值就是屈原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