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武大88级摄影班:温暖重逢,集体出发
3月27日,东湖岸边、珞珈山下的武汉大学校园里,如织的游人正利用周末闲暇时光赏樱拍照。该校新闻学院主楼前活跃的160多位身着统一摄影背心,拿着相机狂欢合影的中年人更吸引着不少关注的目光。这些人手一台甚至多台相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不速之客.,将在这里展开.梦萦珞珈百名摄影家校友拍母校.活动。
不错,他们全部毕业于这所百年名校,且全部出自武大88级摄影班。他们是改革开放后较早接受专业教育的摄影人。在毕业20周年之际,他们重聚校园,以一场自主策划的团聚活动,来向母校、向社会、向摄影回顾他们的青春岁月,表达他们的满腔热情。
每个人胸卡上印着的,是20年前的黑白照片,而以这些照片集合做成的大海报中,丝毫看不出这个班级曾走出了荷赛获奖者赵青(深圳)、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曹红等一批知名摄影家,更看不出其中许多人因为摄影,因为专业的摄影学习而改变了命运。与目前众多的高校摄影专业招生不同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在进校之前,就已经在全国各地从事着专业摄影工作了,因为对摄影的挚爱,因为对知识的渴求,从三四十岁到十八少年,年龄不一的他们于1988年来到这里。在两年时光里,他们曾共享摄影和知识的滋养:当时国内外不少摄影名家都成为他们的任课教师。当他们重新聚首时,早已物是人非,但不变的,依然是那份历经岁月磨难而不变的情怀。
仅仅半年时间,他们自发组织的.草台.班子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行动:寻访同学,利用QQ群等,找到了几乎所有200余名同学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并派代表看望了正与病魔斗争的一位同窗;出版纪实画册《岁月》,收入他们走出校园后20年间的摄影成果,为画册题名的,则是他们当年的文艺学概论教师,如今炙手可热的易中天;易中天还在这个重聚的时刻,再次登上讲台,为他们在当年的大教室里再次授业;他们不仅在校园里展出了属于这个班级,属于由这个班级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摄影群体的专题展览,而且将多幅精心制作的佳作捐献母校;他们还捐出了自己曾经使用过的108台相机,在武大校园里立起一个属于摄影的雕塑《视界》;在另一本名叫《记忆》的纪念集里,他们收录了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属于这个集体的影像,而且展示了所有同学20年来的摄影岁月痕迹;短短两三天,应邀参会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郑石明,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及他们当年的班主任刘祖荫等,也融入其中,与大家共享摄影凝系起来的那份割舍不断的情与意..
以他们最擅长的影像语言,自我救赎的气质与价值的回归,在20年后的今天,将这一个合拢而又分离过的集体理想重新凝聚,这不仅是学术精神上的荟萃,更是集体主义的回归。
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从事着其他的行当,但心仍向摄影:做着各类投资生意的焦胜正在以一年一本画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中国记忆》,做了多年媒体管理工作的谢虹现在将更多的精力转向摄影,毕业当年踏上名噪一时的.西部神旅.的5位青年如今虽各奔东西,但忆及当年情景仍感慨万千..他们在路上,他们在摄影,他们正在用人到中年的成熟和勇气,以集体的名义重新出发。
他们短短两三天的相聚,将汇集成一本名为《重逢》的纪念画册和相应影像资料,他们的群体影展还会继续通过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早已转入影视行当多年的.西部神旅.参与者之一王卫民激情万丈地写道:.10年后,我将背上摄影行囊,从国立武汉大学的牌楼下再次出发,继续浪迹天涯。同学们,谁跟我来?.
2010年第2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