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703.8万元,与春拍中动辄以千万元计的明星拍品相比,华辰影像春拍的总成交额似乎并不起眼,然而作为摄影收藏硕果仅存的拍卖专场,华辰春拍无疑具有标志性的作用。特别在今年影像专场中,著名投资人薛蛮子出手包揽半场藏品,新大佬的出现,似乎给略显边缘化的中国摄影收藏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大佬薛蛮子入市
“几乎又是半个包场吧。” 华辰拍卖公司影像部经理李欣说,她指的买家就是薛蛮子。5月11日,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春拍的影像专场成交额达到703.8万元,而薛蛮子拍下了一半。“目前来说老照片,第一就是他了,第二个纪实类的就是朱勇,他俩人坐一块,特别有意思的是王志平的《国丧》,这件藏品几年前曾经流拍过,我知道朱勇收这类,就组来征集到之后先是推荐给他,朱勇本来买,但没有想到薛蛮子也看上了,好东西大家都有同感,他们俩说让,最后俩人说咱俩半劈吧,一人分一半。
“我们两个是老朋友,我说咱俩抢这个干嘛,一块玩吧,化敌为友,对我们来说利益最大化不是我们的追求,不是涨价卖给别人,大家有同好、以文会友。”薛蛮子谈到和朱勇一起买下《国丧》时说道。包下半场摄影作品,对于他的财富来说,似乎不是一次大宗的拍卖,但对于业内唯一一家进行摄影作品专场拍卖,薛蛮子的出手无疑足够“阔绰”。“我喜欢有生活的、见不着的题材。碰上我喜欢的照片多了就多买两张,喜欢的少就少买两张,喜欢的照片太贵了也少买两张,便宜就多买,可以买可以不买的也都买两张。随意性很强,跟我的人生态度一样,跟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
薛蛮子的入市,显然给这次春拍带来更多活力,李欣总结今年最显著的特点,像《远东》杂志、《厦门全景》这种好的东西,在拍场上竞争激烈,成交价格比估价高出了50%以上,《厦门全景》是估价的400%。其它的出自名家的经典照片,如米勒(Milton Miller)、阿芳的代表作,单价递增30%以上。“不得了,翻得挺厉害的。去年,阿芳的照片,在华辰还有6千元左右的,今年,不过万拿不走了。现在,十九世纪名家的代表作,如果低于一万,都可以买,是漏,可以捡。”
让李欣兴奋的是,现在已经有包括国家级的博物馆在内的十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来华辰竞拍影像藏品。“晋察冀”的那套原版照片,是共产党摄影史上最为重要的原版老照片,除了流落到市场上的外,全部在国有的博物馆里藏着。就是南方的一家美术馆与薛蛮子争,最后以23万的成交价收藏。还有,每年都有新的藏家进场,“有一个723号牌,是一家新进场的国家级博物馆,举的很凶,好几个标的与薛先生的投资基金争,买下了不少东西。《远东》杂志,一位去年入场的福建买家出价50万,不过薛先生从48万一口跳到了50万,如果他那一口是加一万,福建的那个藏家会叫50万,那《远东》杂志应该会以51万成交,可能成为全场的最高价。”
摄影收藏的边缘化困局
“我觉得还是收藏摄影的人太少,每次举手不过三、五个人而已,收藏绘画作品可能有几万个藏家举牌。只有真正有人人都收藏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市场。”薛蛮子说,也有现场参与者回忆,“现场来了很多人,基本上都坐满了,这在这种相对小众的收藏中不多见,虽然来了很多人,但出价举牌的人并不多,屈指可数,却只见薛蛮子团队频频举牌,后来经过媒体报道,才知道他买走了近半数的拍品。”
薛蛮子足以称得上大卖家,然而这样的大买家的出现却显得摄影的这个生态不平衡,全国的专业摄影画廊不过10余家,这种一级市场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了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在2004年前后,中国摄影收藏市场开始启蒙,据摄影评论家蔡萌回忆,“那一年美术评论家巫鸿先生在美国策划了一个‘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摄影展,这个展览主要是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一批观念摄影的艺术家,由于学术性强和比较早的在西方大规模传播,以及隐性存在的一些商业资本运作因素,从而使得中国的观念摄影率先比较成规模的进入西方当代艺术品市场。这个展览就被认为是中国摄影市场的原型打开的一个开端。虽然这些艺术家在2004年之前已经零星的开始进入西方市场,但2004年在美国的这次大规模巡回展出,使中国当代摄影很快就引起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关注。从而促进了06年华辰拍卖开始设立影像拍卖专场,那是中国影像第一拍,随后也有很多拍卖行进行了摄影专场的拍卖,但后来都没坚持住。”
“中国比国际的影像拍卖市场晚了一拍半或者两拍,这个市场真正第一次拍苏富比在1975年就开始了,我们晚了几十年。”摄影家、独立策展人石志民说,“中国摄影拍卖市场现在仍然处在培育市场的阶段。它的整体成交数额相对于中国绘画,相对于当代艺术它还是一个处在比较小的基数上。当代艺术有非常多的西方的收藏家或资金,甚至是财团的关注,使得这个市场变得非常火爆,但是中国摄影收藏市场是以中国本土收藏家为主,现在中国摄影收藏家数量基数非常小,大多数是投资者而不是收藏家,当收藏家队伍扩大之后,基数变大,这个市场才会逐渐的成熟和发展起来。”
“可能有些摄影师初入收藏市场不大熟悉规则,对自己作品的限量不严格,这样会影响自身的信誉。还有一些画廊、收藏机构对摄影师作品的市场走势与国内藏家的需求缺乏了解与信心,这些都影响到藏品的销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影像刚刚走进市场,远没有成熟。” 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说。
石志民说,一个诚信的市场和市场机制在中国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西方摄影收藏市场形成之前藏家的困惑是摄影不是艺术,而现在中国藏家对于摄影收藏的困惑在于对市场的诚信度怀疑,对“限量”能否真正限量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