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编者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于11月1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同期开始的有以“新锐势力的影像影响力”为主题的2011中国当代摄影高峰论坛,本次论坛针对国内本年度备受关注的两个以“新锐”为主题的活动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和色影无忌影像发现之旅“发现中国新锐摄影师”活动,展开讨论。论坛分两天进行,本期编发第一天研讨纪要,以飨读者。
论题一:什么是“摄影新锐”?“摄影新锐”对当代中国摄影的意义
时间:2011年11月1日下午
地点:杭州海华满陇度假酒店
论坛现场. 拍摄/张静
王郑生:现在开始开会,我先客串一会儿主持人,我是本次活动组委会副主任王郑生,也是评委之一,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论坛的各位摄影界的同仁和来宾,他们是:
中国摄影家协水会主席朱宪民;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罗更前;
出席论坛的评委会委员有: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刘树勇;
《大众日报》摄影部主任、图片总监孙京涛;
《中国青年报》摄影部主任晋永权;
出席推荐委员会委员有: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
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培权;
《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李楠;
摄影评论家、策展人姜纬;
新华社资深图片编辑、策展人曾璜;
色影无忌网副总编海杰;
《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傅拥军;
《羊城晚报》新闻中心图片总监,策展人颜长江;
出席论坛的还有入选本次新锐展的各位摄影家朋友,他们有:王久良、史旸、朱丹阳、朱锋、朱强、严怿波、李林、李宇宁、杨承德、张巍、金立旺、塔可、曾翰、魏来、魏壁,到场的还有这次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有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的主席吴宗其,副主席兼秘书长周闰三,还有很多朋友,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点名介绍了。
咱们今天的活动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看图说话”,上午我们在美术馆看展览、看图,看这次入选摄影家的大作,下午的内容就是说话,围绕我们的主题展开研讨。尽管在本次展览的评选结束以后曾经召开过一个总结暨研讨会,研讨会上各位委员的发言通过《中国摄影报》也都摘要发表了,各位委员对展览主题以及呈现的摄影新现象、新群体已经做了一些论述,但是我们各位评委,各位推委和入选的摄影家能够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今天下午是一个宝贵的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在思想交流中观点互相碰撞,产生更多的火花。
这次的主题是新锐势力的影像影响力,研讨分两个阶段进行,今天下午的子题目是“什么是摄影新锐?摄影新锐对当代中国摄影的意义”,明天上午的探讨主题是“中国摄影史演进过程中的新锐思潮与实践”,请大家围绕我们的题目畅所欲言,我相信各位的真知灼见不仅会为在座的各位朋友提供更多的话题,也会让从浙江各地,乃至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摄影界的朋友们受到启迪,更能够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办好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这一个重要活动提供参考。今天上午,我说过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浙江省文联共同举办这次活动,目的就是针对中国摄影界的广大摄影人的不同需求打造不同的平台,我们这个展览的评选是一系列活动之一,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近一两年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这方面投入了比较大的力量,过去我们的很多影展可能正像很多朋友批评过的那样,没有比较严密的区分参与对象,这两年来我们注意到了,为不同的群体打造不同的平台,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给中国摄影人开辟更大的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我的客串就到此结束,今天下午真正的主持人是孙京涛先生!
论坛由摄影批评家孙京涛主持. 拍摄/张静
孙京涛:王书记非常客气,那么我也斗胆代表我们的评委会、推委会和诸位入选的摄影家们,向中国摄影家协会,向这次活动的主办者,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以及所有为这个活动作出贡献的同行朋友们,表示我们的敬意,我们鼓掌!
今天下午这个研讨会其实责任最轻的可能是我,来了这么多大腕,某些同志现在还在努力之中,还在准备自己的发言稿,甚至还有评委和推委准备了PPT文稿,因为时间关系不能给大家演示,但是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期待,今天下午这个研讨会会有一些很激烈的交锋,也会有很鲜明的说法。
首先我要说一个检讨,今天下午研讨的题目,当时《中国摄影报》柴选副总编问我的时候,我非常快地做出了一个知觉反应,就是新锐摄影是什么?新锐摄影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这个事情我后来在想,这是一种古典主义时期的思维方式,在一个新锐摄影或者当代摄影当前作出这样的反应不应该。大家知道当代艺术给我们提供最重要的经验不是归纳和总结,可能是解构与分化,新锐摄影在评审的过程中我发了一条微博,引用了著名史学家的一句话,就是“摄影从来没有过主流,摄影只是一些现象”,因为摄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能,是一种个人观看和视觉自由的可能,这种自由恰恰是摄影的魅力所在,而我们所有参加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摄影家都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弥足珍贵的,在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由晋永权先生主持的后一场里,希望各位都能畅所欲言,我们开始!现在我们请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画家、评委刘树勇先生!
摄影批评家刘树勇发言. 拍摄/张静
刘树勇:确实我看了摄影新锐对中国当代摄影的意义有一点大,我就说一点具体的。上午的展览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在评审当中,这些作品也是在反复来回地来看,我个人感觉到从去年以来,并不是说中国摄影的影像实践多么贫乏,其实我们看到了很多年轻的摄影师,包括一些老先生,都有非常好的摄影实践,因为没有显出来,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往往是经过阐释过的,或者是展示过的,或者是被人评论过的,我们才可以认定为这是一种新的影像实践,但其实过去很多,由于各式各样的原因看不到。我从去年以来,尤其是进入新锐摄影活动以来,大家一起做了这个活动,我感觉到它是出现了一个常态,所有的影像实验都可以被我们关注、被看到,或者像今天这样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过去是很单一的,原因跟关注者、阐释者的个人经验限制有关,比如我适合做什么,我往往就会找到相类似的,或者是熟悉的东西,人往往就是这样,人自信就要看熟悉的东西,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说起来心里没底气。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年轻人最大的好处是整体的经验、知识结构和老一代人不一样,上次我当评委讲的时候,我说我坐在这儿太老了,面对年轻人的知识经验、生存经验,和我们这一代人完全不一样,我个人感觉他们展示出来的很多东西都把握不了,包括看展览,我们要好好理解他们,对他们很自然的达到这种程度,这里边是涉及到整个的生存经验和知识经验差异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今年的新锐展览,出现了各种影像形态,我特别关注到三点,第一个是反映景观的拍摄,青年摄影展开始的时候我和颜长江沟通过,颜长江是比较看重这个系列,但是我感觉有一点泛滥成灾的趋势,对这点我有一点警惕,当大家都去关注拍摄景观,这当然也是人类活动的痕迹,包括对拆迁的城市,现在出现了很多景观新影像,我们过去的有些概念,比如美国的早期说的,我们称之为社会的风景,或者叫批判的风景,这种和风光摄影不一样,这是一类。
还有一类,今年出现大量实验就是技术性的实验,特别有意思的是都是年轻人在做,这是常态,我个人感觉有一部分影像出现了很强的游戏形态,没有那么多的意义,老一代一旦做什么东西,你说这个照片有什么意义?表达什么内容?有什么价值,年纪大的人的意义诉求特别强烈,其实有时候不是的。如果影像仅仅表达内容或者仅仅是内涵、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这个固然重要,但仅仅是影像的某一种功能,或者某几种功能,摄影的功能和可能性我个人认为是无限的,如果摄影应该是什么样的?摄影应该是可以一切的样子,这是我对摄影的感觉。我认为摄影的可能性到现在为止,尽管我们经常会看到展览,已经非常丰富了,和前些年相比丰富得太多了,包括我自己,我开始很难理解为什么出现这么一类影像?为什么这样?有没有价值?我们可能都会有疑问,但是我认为这就是摄影应该出现的样子,每一种样子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要不然我们总是会觉得应该是什么样的,就应该是一切的样子,这一类的实验我是比较看重,不是应该用意义、价值来判断,否则就太单一了,这是我的理解。
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从知识结构来讲,我觉得人的知识结构就是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人都是一个经验动物,一个是生活经验,一个是知识经验,特别是在你的成长时期形成了很固定的观看视觉方式,表达视觉的方式,所以如果是不同经验的人处在一起很难沟通。我并不是只看他们的作品,我看这些年轻的作者刚刚到场,刚刚住在一起就开始聊,聊得特别好,他们就是一代人,他们的默契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强烈,这个非常值得关注。不管评选也好,不管看这些作品也好,其实都在炫耀某一种权利,但是应该保持一种警惕,你必须在尊重别人的经验前提下来合理利用权利,特别是在评审的过程当中特别重要,尊重别人的权利。我先说这么多。
孙京涛:我被认定主持人的时候,我就有一点强烈的任命感,我发现两个人非常想发言,但是我不想让他发,我想先沉一沉,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发言会很精彩,为了向浙江省表示敬意,特别想请浙江籍的评委或者推委来发言。
王培权:新锐这个活动的起因我有一些了解,但是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其实我还是有一点惊讶,因为我是这个活动的推委,我看到这个结果以后,发现其实这次出来的摄影家,基本上可以说是当红的,或者是一线的摄影家,但是我最主要的理解,我觉得新锐应该是属于一种上升期,但是这个结果也挺好,就好象割韭菜一样,第一次先割最高的,再上来再割一段。但是现在关注的东西不是结果或者哪一些人,我觉得这个活动为什么影响会像动车或者地震一样,把摄影界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因为以前我们搞的摄影活动,可能更多的是参与者或者组织者比较关注,但是这一次恰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关注这个话题,我认为他是否获奖,是否参与这个活动,都在参与这个话题。
我认为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从前面的征稿一直到评选,包括论坛,环环相扣,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这个活动的本身会引起关注,新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可能我的水平不够,我不会把新锐是什么东西理清楚,我更关注的是这些人他们在这几年的影像实践过程当中,他们可能在追求或者不断探索的影像与传统的差异性,恰恰就是这种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新精神值得我们关注,也恰恰因为他们的探索、他们的影像差异性,来刺激了我们视觉的神经,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不管他是否关注。我们可能需要有良好的摄影生态,也需要丰富的摄影形态的东西,但是我们推出的绝对不是摄影模式,所以我感兴趣的应该是这个东西,正因为这些人的探索来推动摄影的不断发展,这是第一个想说的话题。
第二个想说的话题,这一次活动在整个推广过程当中做得非常好,包括前期一直到后面的推委制,这种制度是创新的模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下一届新锐的时候,有一个话题应该要注意,我们新锐的高度在哪里?它的尺度在哪里?这一个是以后的话题。还有一个,现在这一批新锐摄影家,包括他们的作品已经在媒体上,网媒也好、纸媒也好,包括社会上也好,都引起了很大的宣传,主办方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以后在市场上或者国际上,能否做一些其他的推广?我先谈这些。
孙京涛:谢谢!浙江籍还有一位朋友,一起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