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摄影师马良准备数月之久的“移动照相馆”全国周游计划,在上月的同名展览结束后,终于在2月17日踏上征程,首站选择苏州。在很多人看来,马良和他的5个兄弟用7个月时间穿越全国为朋友拍照的计划,本身足够浪漫。不同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洒脱浪荡,马良在路上的意义,就像牧师布道一样向人们传递着幸福的定义。
游走于48个城市间
马良在那辆改装后长4米宽2米的厢式卡车上,准备了20余件面具、30余顶假发、40余个帽子头饰、各种胶带、钉子、玩具,灯笼、乐器、绘画工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女儿童服饰以及灯光、照相器具以备布景和拍摄之用。他打算摈弃自己最擅长的后期处理技术,不靠Photoshop,单纯用自然光线捕捉500个人的面孔,为他们拍摄一张传统意义上的“照相馆”照片,每拍完一个,他便在现场将照片打印出来,一张由自己永久保存,另一张当作礼物送给对方。在马良看来,“艺术不应该只在画廊和美术馆里,应是一种不死的浪漫。”
很多人通过网络报名,希望进入这个拍摄计划,但马良坦言,这不是公益项目,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不在邀请之列。他联系了一些给过他鼓励、帮助的人做拍摄对象。经过磋商后,马良最终确定了南京、青岛、大理、厦门等48个城市,从南到北,从北向西,从西向东,再折回北方,最后重回上海,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后,基本上把全中国绕了一圈。
提前一周联系被拍者
马良计划,将提前一周联系被拍摄者。他和5位同行者笑言,他们的方式,简直类似于传统佛教修行方式——头陀行,一路行脚,没有固定居所,不挑剔食物,不挑剔住宿,只带三套简单工作服,每日两餐尽量少食,所有工作即兴发挥,接受被拍摄者的饭食布施、带路和油卡等支持。“‘移动照相馆’将开始实践和验证我也许是海市蜃楼般的信念:一定有一些东西是简单真诚的,有些行动是无关物欲的,一定有些事情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
马良的计划发布后,有人说已经有人做了类似事情,有人甚至出言不逊,说他是抄袭者。
对此,马良回应说,之前倒真不知道这些事,“真正触动我的是一张老照片。”1920年前后,美国一位乡村神父把一辆破车改成一个流动的忏悔室。“我被这种由信仰而生的想像力打动了。”
相较于之前略显忧伤、惆怅,暗含讽刺和抨击的摄影作品,马良现在的作品让人感到欢快愉悦。“年轻时候总觉得世界欠我的,骂骂咧咧,看什么都不顺眼。如今到了这两不相欠的年纪,也该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了。”
“真的害怕失去回忆”
曾在18画廊展出的“移动照相馆”展览,算是马良此次计划的启动仪式,展览汇集了他近3年来用摆拍创作的“照相馆”风格的40件作品。2011年年初,马良在即将拆迁的威海路工作室搭建了照相馆,用传统摄影方式,加入有趣的情景设计,拍摄了《我的照相馆》组照。作品发表后,很多朋友希望马良把“照相馆”开到不同的城市去,“移动照相馆”概念应运而生。
在数码照相机人手一部的时代,照片即拍即得,有必要继续坚持老式相机拍照吗?
“有些东西是不可取代的,照相馆摄影里那种陌生人之间即时的情感交流,以及追求照片‘完美’的感觉,总是很让人动容。”马良这样告诉早报记者。
马良在松江泗泾5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旧物品,如钟表、镣铐、脚踏车、洋娃娃、过时的衣服、马戏团的道具,甚至大型弓刀冷兵器等。马良自认有超级恋物癖,收藏了很多别人认为无用的东西,但对他来说,其实是占有了一段被物化了的时光。
“这个城市,每天都在改变……我真的害怕失去回忆。” 马良眷恋的,是逝去的旧时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