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政府埋单开班研修摄影,关注本体促进持续发展
丽水:像培养干部一样培养摄影家
6月26日至27日,来自浙江省丽水市及所辖市、区、县的40名摄影骨干,齐集丽水摄影博物馆,聆听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艺术研究所所长李树峰为期两天的专题讲座。这不是一个临时组织的摄影讲座,也不是一次短暂的专题培训,而是丽水摄影研修班的第二次集中授课。这个计划为期一年的摄影研修班,由丽水市委、市政府出资,市委宣传部牵头负责举办,有着许多创造性举措,其效果也受到越来越多学员欢迎和摄影界的关注与热议。总结这个研修班的特点,可以说是——
.很重要,很紧迫.
这个研修班是5月24日正式开课的。据悉,这个由政府出资专门培养摄影人才的研修班,在国内乃至全世界也具有首创性。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波作为这一摄影人才培养方式的策划者,为研修班定了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的自主型学习班。
陈建波说,办研修班是为了让丽水摄影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推动丽水摄影可持续发展。
丽水作为国内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摄影事业发展有两个阶段特征: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以吴品禾、初小青等为代表的丽水摄影群体,通过创办.闪光影会.,以民间力量推动丽水摄影发端;另一个是进入90年代后,丽水市委、市政府通过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等活动,尤其是中国国际影展十年五届落户丽水、开办丽水摄影博物馆等强势推动,形成了行政主导型的摄影发展。通过这两个阶段,无论群众参与程度、社会基础,还是摄影平台建设等,丽水摄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丽水摄影群体虽大,但中坚力量、重量级人才不多,摄影精品不多,摄影风格雷同,重技巧、轻理论,重参赛、轻积累等,都是制约丽水摄影的因素。陈建波说,丽水的摄影是由一二十人起步的,发展到今天,需要有几个新的.领军人物.引领丽水摄影转型升级。如果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影响力的骨干队伍,没有不断涌现的摄影.名家大家.,没有不断推出的优秀作品,丽水的摄影走不远,更走不好。所有的竞争,其背后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办这个班很必要、很紧迫,对于推动摄影发展很重要。
据悉,摄影研修班已列入丽水市委、市政府2010年的重点工作。早在去年年底,丽水市委宣传部就多次研究、听取汇报,今年还专门召开会议,丽水市委宣传部、文联、摄影家协会全力以赴,外出学习考察,听取专家意见建议,最终确定:研修班学制一年,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每月邀请一位名家专题授课,中期组织学员到北京知名高校摄影专业进修半个月。
门槛不低,组织有序
.. 摄影研修班的40个学员,有几个共同点:年轻化、热情高、基础扎实。据担任班长的丽水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王培权介绍,学员名单是经过层层甄选确定的,目的就是要把集训班办成精英班、提高班。学员都是边创作、边思考、很投入、有热情的丽水摄影界的中坚力量,求知欲望强烈,可塑性强,喜欢吸收新知识、新理念。
摄影研修班不是干部培养中的.点名调训.,而是建立在学员个人意愿之上,征得所在单位同意而确定人选。学员资格没有明确界线,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核心是对摄影的.热爱.。为了发展各县、市、区的摄影事业,各地的摄影领头人也列入名单。更有在重要岗位工作的领导同志,主动提出参加学习。
研修班门槛不低,组织更为严密有序。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任韩高任班主任,班长、副班长、组织委员、学习委员、宣传委员和生活委员都各司其职。学员被划为4个小组,一为便于管理,二是为了在全班形成竞争氛围:每个月以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创作交流,每季度组织一次全班创作交流。学员郑忠民说:.这样纯粹的学习环境很难得,老师与学员各抒己见,能更好地消化课程。分组让我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让拍摄类别不同的我们也有了共同语言。.
研修班学员人手一本学员守则,守则除了对课堂秩序作出严格要求外,还有几点颇为引人注目:.提高认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员原则上不得请假,遇有特殊情况必须请事假者,须说明请假原因,得到班主任批准后方可生效,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者,作为自动退班处理.、.外出考察学习一律不得请假,否则作为自动退班处理.。
陈建波表示,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性的东西,这个班就很难办好。组织有序很重要,要围绕提高学习的组织化程度,围绕提高学习的质量,围绕提高学习的效果,来强化组织纪律的保障和约束。
名师指导,量体裁衣
对于师资力量,研修班可谓.量体裁衣.,正视丽水摄影风格单一、理论贫乏的硬伤,针对这些找良师,下猛药。
相对丽水的摄影创作成果,丽水摄影的理论研究显得薄弱,不仅影响到丽水摄影更高的层次突破,也影响着丽水作为.中国摄影之乡.的形象。因此,此次研修班更加重视摄影教育和理论研究,师资力量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在摄影界、理论界有影响、有真才实学的名家。
为强化学习效果,组织学员到高校,接受为期半个月的再学习、再交流,在这半个月的时间内,40个学员都不允许请假。大家集中在一起,聆听正规的高校摄影专业教程,其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是很好的学习过程。
有趣的是,每天课程结束后,学习热情高涨的学员们.霸占.了授课老师的休息时间,纷纷拿出自己近期的作品请其过目点评。王培权说,我们不仅是听了一堂课,授课老师也是我们的摄影资源,从现在起建立起师生关系,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大家开阔拍摄思路。学员卢朝升把研修班定位成个人的里程碑、新起点,他说:.在困惑时,听了老师讲课,让我明确了摄影的回归之路。.
频繁举办的高规格摄影活动,既给丽水摄影界创造了与顶级摄影家的直接交流切磋机会,更给丽水的摄影爱好者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丽水的摄影群体不断壮大,新生力量层出不穷。许多授课老师非常看好这个研修班。李树峰认为,丽水摄影的人才工程有开放的姿态,更关注摄影本体,丽水的这个华丽转型势必能带动一批人才,推出有一定影响的丽水摄影人。
值得关注的一个标本 大木
在国内众多以摄影推广旅游、宣传形象的城市中,丽水无疑走在前列。他们不仅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合作主办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多项重要摄影活动,而且坚持把.丽水摄影.作为文化品牌来抓,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摄影不仅是丽水的城市名片,也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改革开放之初一代摄影家开创.丽水摄影现象.后,丽水摄影一直创新不断,但丽水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摄影界意识到,相对于近年来风风火火的摄影活动,丽水摄影队伍培养、人才梯队建设却略显滞后。于是,策划举办这样一个全国首创的由政府出资的摄影研修班,便顺理成章。
这个研修班,是摄影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摄影现象。
政府出资培养摄影家,是摄影品牌打造的基础。没有知名摄影家的丽水,肯定难以形成国内国际的摄影影响力;没有凸显丽水地域特征又有国际视野的摄影作品,丽水的摄影群体也就不会独具特色,更不能为摄影品牌建设增光添彩。丽水市委市政府举办摄影研修班,意在通过集训,像培养干部一样,请进来,送出去,让有求知欲、有潜力的丽水摄影人更快进步。
政府出资培养摄影家,也是摄影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摄影队伍,当然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系统的教育。这种引导和教育,通过几次讲座或创作活动是难以解决的,更多摄影人需要系统学习。到高校去充电,很多人不仅没有机会和资格,且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通过自学来提高,也属事倍功半。请名家进行专题系统讲授,让大家对一些摄影基础理念等有深入认识;政府出资,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摄影人求知渠道。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研修班善莫大焉。
可以说,丽水摄影研修班,是地方政府从打造摄影文化品牌的角度出发,培养摄影人才的一个全新标本,值得思考,也值得关注。
2010年第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