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蓝色梦境. 王达军 摄
如同四川菜、四川话一样,四川的摄影也独树一帜地凸显着个性的魅力,并具有引领意味的影响。
以地域、籍贯来划分摄影作品和摄影家,通常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把从事同一行当的同籍贯人士聚合在一起,共同展示他们的才能,或许并不多见。2011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跨年展——《花椒欲望——管窥四川摄影30年》,把几十位四川籍摄影家的作品集合在一起,在展示他们多年创作的成果时,还试图把四川摄影作为中国摄影一个相对独特的地域化样本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地球的力量 李建 摄
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川”。似乎并不拒绝少时出川,曾几何时,因各种原因,一批有才华的四川青年走出巴山蜀水奔向了各地,这其中有些人成为了知名的摄影家。川籍,作为生命的一个属性,使这些早以出川的人们,始终在他们身上延续着四川的血脉与性格。
四川的自然条件和传统文化孕育出了有别他地的人们,也造就了今天这样的一群摄影人。他们敬畏自然、关乎生命,以观看和记录的方式去思考;他们试图以个人的立场用影像的力量打败时间。
巴山蜀水养育的人们,总是带有一种莫名的不羁性格,他们缜密的心思常常在放浪形骸的散淡中轻扬,他们沉甸甸的思考也掩藏在软绵绵的生活状态中。在貌似不经意间,他们完成了或者说,厘清了理想与现实的纠结,找到了麻辣了与清谈的衔接。
捕捉日常景象当中的非常视点是考量艺术家敏感性、思想方法以及问题化能力的重要凭证,而这些川籍摄影家们已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他们的作品背后所呈现的那种人文维度和个人经验的结合令他们的创作在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仁者 何军 摄
四川的这个展览吸引了摄影圈内外评论者的视线,他们藉此机会表达了对四川摄影和四川摄影人的认识,我们且听他们的声音:
赤桦:这是一群中国摄影史学家和评论家不可忽略的摄影人,散居在两千多岁的成都。外来人总惊诧不已,他们性格温和面容安详,似乎尽在喝茶会友清谈,散淡闲适得很。然鲜有人知,这群人可以茶碗一搁,立等上路,去到山水之间,端详山的容颜,关注水的波澜;隐没阡陌后街,记录市井百态,凋敝乡村。喝茶清谈不过是歇脚清心,是经营内心的豁达和闲雅飘逸。那一扭头一转身,瞬时换了身份,一如川剧变脸。让外来人疑惑,他们何以能如此这般地恣意随性而又不露声色?
不少纪实摄影人坚持一个准则——要影响民意和社会事件走向。但陈锦是个例外。他的影像不求变革,也不参与社会批判。这种无意扮演社会变革推手的影像,却似乎更符合法国纪实摄影家尤金·阿杰特的路数:纪实摄影就是为正在发生的人事,“提供最珍贵的记录”,为未来历史考证提供人物命运、事件场景的证据。仅此而已。
纪实摄影人金平,凭借着极高的艺术敏感,非常巧妙地结合了个人在美学、影像和印刷技术上的才华,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藏纸影像表达方法. 让古老的藏纸与现代数码影像联姻,使影像具有了新世纪音乐般的韵味,是原生态和当代的完美结合。.
也许是因为风光摄影过分陈词滥调,“糖水”泛滥,程式既定,不知何时何地,风光摄影师被一概轻易地视为了纪实摄影的对立面。而没有言说出来的话是:风光与人性和社会无关。真是这样吗?四川风光摄影的领军人物——王达军,王建军,吕玲珑,郭际们坚决不同意“无关”的说法。他们镜头中的山山水水,自然物像都和人性个性有瓜葛,内心和外界都扯上了关系。他们是在借着山水讲关于社会和人的故事,审视和构建自己的批判态度。
茶铺. 陈锦 摄
何吉贤:当我们面对参加“四川摄影展”这130多幅作品的时候,我们的脑子中也许可以勾连出它们与我似曾相识的四川的山川大河、人文景观,与四川的诗歌、小说、美术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某种关联。
我把此次“四川摄影展”的作品解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一波的“西部开发”推进多年后,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四川“风景”的再一次凸现。
快乐体育 林强 摄
巩志明:四川摄影人外得地利之便捷,恰逢中国人已然解决温饱,逐步富裕之天时。内得川人“好游览、重消遣,玩心大”地域文化之传承。有样学样,见贤思齐,相互影响,蔚成风气。这可以说是四川风光摄影蓬勃发展的“天时、地利和人和”。
四川风光摄影的领军人物层出不穷,各有各的“高招”,他们在创作上坚持“耻与人同、耻与己同”,以体现鲜明的个人审美观和艺术人格。
布拖·莫洛哈拉·中季伦 李杰 摄
藏策:我发现四川摄影家的风景摄影,已经具有了在视觉语言上进行突破创新的自觉。比如郭际、李建、梁江川等摄影家就都在各自不同地探索着抽象化的语言方式,著名摄影家王达军和王建军等人则在回归影像的平实与简单。而吕玲珑则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异人”,他以独行侠的方式旅行探险,在他的镜头中,自然是那样的博大而空旷,大自然中的生物则又那样地孤独而从容……这简直就成为了他自我情境的某种隐喻。尤其是那张明月中的剪影,犹如置身于天地之间的参悟者的镜像。
注视这几十双属于四川的睿智的眼睛,我们试图通达他们内心的深处;透过这几十双属于四川的睿智的眼睛,我们随着他们的焦点去准确地观看。
新疆阿勒泰·普氏野马 田捷砚 摄
(以上图文节选自《中国摄影》杂志,详见《中国摄影》2012年2期第86-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