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出了地铁问路时,问到在街边小咖啡馆外一张小圆桌上喝咖啡的三个人,结果其中两个是玛格南的,一个是Antoine, 记者前年编发过他的稿子;另一个是玛格南负责国际品牌推广的Jonathan,少废话,大家立即热乎得不行;坐下一块儿喝一杯?抱歉的是,约好了10点钟,只好留下电话,匆匆去图片社。
2004年造访时,负责文化项目的Andrea Holzherr女士给我们一行三人详细介绍了图片社的各个部门,并给我们看了多位摄影家的档案照片和底片。那时,每个摄影家的档案存放再多个黄色纸盒子了,按年代或者事件分,需要时就把盒子抽出来,所以有一个很大的档案室;2005年,罗布采访时任玛格南图片社主席的thomas hopker, 当时玛格南网站上有35万张数字图片,现在这个数字达到厄 50万张。这几年玛格南变化很大,数字化,年轻化,商业化,时尚化,时下担任玛格南图片社主席的Jonas,1977年出生,算是玛格南成立60年来最年轻的主席了。
图片社的外表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铁门还是锈迹斑斑,巴黎人喜欢这个调调,也就算了;内部倒是新了不少,因为很多底片已经数字化,所以相应的底片和vintage photos 就换给摄影师;接待我们的老朋友Andrea(安瑞娅)女士告诉我们,在一楼,还有一个小型的档案室,存放摄影家们家里没有地方存放的底片,暂时保管。其实因为玛格南的特殊构成,每一个正式成员都是老板,图片社也是他们的家,存在哪儿都一样。
数字化的结果,玛格南二层空间腾出来,图书馆和办公室各占一半。2004年笔者造访玛格南是在9月初,当时卡蒂埃-布勒松去世才两周,玛格南的信箱里卡蒂埃-布勒松上下的信箱里都塞满了杂志信封,只有他那个空空如也,令人唏嘘。回京后补上这张旧图。现在玛格南的信箱由原来的木头架子换成了有钥匙的保险箱,墙上挂着四位创建者的小照。
玛格楠大门,比2004年第一次采访时又破旧了不少
玛丽观看《中国摄影》杂志历次有关玛格楠摄影师的报道
二层一半是图书馆,一半是办公室
玛格楠藏书,多半为玛格楠摄影师自己的作品
玛格楠数字化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