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第三节
古瓷名玉 金饼钻石
翡翠之王——长沙翡翠手镯
湖南首届翡翠文化节上,惊艳亮相的翡翠总价值达2亿元,是长沙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珠宝展,其中一只价值800万的翡翠手镯,更堪称长沙的翡翠之王。这只名为寿镯的纯绿翡翠手镯,在昏暗的灯光下,仍然是娇绿温润、苍翠欲滴、美不胜收。它采用了上等缅甸老坑翡翠,重量为50.87克,设计为“三园合一”,通体布满极品艳绿,款式大方典雅,寓意“圆圆满满、福寿安康”。
湖南发现的唯一“新朝”玉器——玉镯
2008年3月,湖南市民钟宏先生花36000元的高价买下了一个玉镯。中国收藏协会会员、湖南收藏协会理事唐纯烟表示,手镯由上乘的和田青玉锻制而成,从镯环上篆刻的“介吕建国元年正月癸酉朔日制”大字可以推断,它是王莽政权为纪念新朝成立而制的“开国玉镯”,一般只有皇室家眷才有资格佩戴。这是一块上好的新疆和田玉,由于朱砂(也称大土红沁)的形成年代至少在千年以上,从这个玉镯上渗透的朱砂成色来看,可断定是块汉玉,这正是玉镯的珍贵所在。距今已有2000多年。其上的刻字为阳雕,字迹与朱砂相互融合,浑然天成。
汝城清代五彩瓷登珍品——五彩瓷登
1982年,从汝城县民间收集的一对五彩瓷登,是一件难得的清代艺术品。瓷登俗称瓷鼓,古时作凳用,通高45.5厘米,重30余斤,面、底两端大小相同,径28.8厘米,腹壁凸起,形似鼓,径36厘米。器身中空,胎厚约1厘米。纹饰布满全器,图案丰富多彩,组组对称,布局严格,层次分明,画工精致,色彩斑斓,变化多姿。腹身主题画为两组相对称的彩绘龙凤,并饰有几何纹、勾叶纹、圈点纹、短线纹、十字纹。纹饰交错,着釉均匀,登面及腹部皆有镂孔双圆栏。腹之上下两周,用各饰乳丁36枚。纹饰彩料较厚,呈凸起立状,富有立体感。清雍正时期,已掌握了五彩装饰瓷器的技术,但如此彩色鲜艳,图案活泼的大型五彩器物,清代官窑是少见的,就其制作艺术来说,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研究清代瓷器绘画艺术的好资料。
湖南首次出土的汉代礼仪瓷器——汉代玉
2005年12月8日,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风篷岭在施工时发现有墓葬遗迹,2006年3月10日开始发掘。到10月12日,考古工作者向公众展示了出土文物。墓葬中有直径分别为28.3厘米和17.4厘米的两块玉璧,其中一块长18.5厘米的玉珪,是汉朝时丧葬仪式中重要的礼仪用器,这是第一次在湖南省出土。
湖南保存最好的玻璃剑璏精品——蟠螭纹玻璃剑
1960年,长沙市杨家山铁路工地出土了一战国(公元前480-前222年)时期的蟠螭纹玻璃剑,是仿玉剑璏(zhi)作品。剑璏是镶嵌于剑鞘上,供穿带佩系之用,俗称“昭文带”。玻璃剑璏出土很少,目前多见于湖南地区。蟠螭纹玻璃剑璏长10.3厘米,宽1.95厘米,厚1.3厘米。全器白中偏黄,上有红色沁痕,长方形,两端稍向下卷。下面靠一端处有长方形穿革带之孔,正面铸一身躯修长、弯曲如波浪的蟠螭。器形完整,龙纹形象生动,是所发现玻璃剑璏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好的精品。
湖南首次大批量发掘的金属货币——金饼
2005年12月8日,湖南长沙市望城县风篷岭在施工时发现有墓葬遗迹,2006年3月10日开始发掘。到10月12日,考古工作者向公众展示了出土文物。墓葬中出土了19枚金饼,每枚直径6厘米,重约半斤(约250克),上刻有“V”字图案。考古学家介绍,金饼是一种货币,也显示了当时王族的富贵。这是湖南省迄今发掘的古墓葬中第一次大批量出现金饼。
湖南发现成套的古剑——玉具剑
1955年,湖南省长沙市蓉园M13出土了一套成套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的玉具剑。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的玉饰,我们称之为玉剑饰。饰玉的剑称作玉具剑,一柄完整的玉具剑由4个玉饰物组成:剑首,剑格,剑璏,剑珌。玉剑首:直径3.8厘米、厚0.4厘米。蟠螭纹玉剑格:长1.5厘米,宽5.5厘米,厚2.5厘米。蟠螭纹玉剑璏(zhi):长5.7厘米,宽3.3厘米,厚1.1厘米。蟠螭纹玉剑珌(bi):长5.9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以玉饰剑,在西周已有发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达官贵族为标榜财富实力,显示社会地位,表明身份,在所佩之剑上饰玉,玉具剑于是
被广泛使用。成套玉具剑以西汉为盛行期,但4件玉剑饰一同出土的并不多见,湖南目前仅发现此一套,因而弥足珍贵。
中国青玉中的精绝之作——透雕动物纹玉嵌饰
透雕动物纹玉嵌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时期的物品,1978年出土于长沙市渫湾镇象鼻山的有“天子之制”的王室墓中。直径5.5-5.9厘米,边厚0.4厘米。雕镂精细,表现对象丰富,上嵌绿松石,是同类玉饰中的精绝之作。透雕动物纹玉嵌饰,为片状饰物,或为随葬漆器上的装饰物,漆器由于年久早已腐烂,仅存此物了。可以想象当时这件漆器的精美程度。整个器物采取了镂空雕刻手法,线条雕刻刚劲有力,弥补了平面雕刻所表现的图案立体感不足的弱点。这种雕刻技法是前所未有的,并一直沿用到东汉、南北朝。这件玉佩采用镂雕工艺,构图完美和谐、主次分明、细节精美,是汉玉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足以代表西汉玉器工艺的巅峰水平。
之最关联
桃花节
桃花源人民选定每年桃花始开的日期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游园会,是十分有意义的。
1992年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节游园会(以下简称“两会”),在9月28日隆重开幕。从此,揭开了桃花源风景名胜区崭新的一页。
这是2001桃花节游园会入园式的一段追记。一百多辆大旅行车载着五千多名中外游客来到了桃花源,人们经过碧波荡漾的“五柳湖”,经桃花山牌坊,踏入了秀美的人间仙境,400多米长的桃花溪,流水依依,满山遍野的桃花怡然而开,格外素净淡雅。赏心悦目中,客人们忆起陶公的《桃花源记》。客人经“方竹亭”,过“遇仙桥”,拾级而上,满目青山,春光普照,步履生风,飘逸若仙。穿过“秦人古洞”,到达“秦人村”,栋栋秦舍,古朴自然,1000余米长的竹廊两边,擂茶飘香。人们登上水府阁,俯视沅江,那清清玉波,点点帆影,那袅袅炊烟,坎坎阡陌,好一派田园风光。15.8平方公里的桃花源步步是景,处处留客。来自日本名古屋的安藤春夫先生曾两度游览桃花源,以这次感受最深。他说,在桃花源看到这样多的景物,这样多的桃花,还是第一次。
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融文化、经贸、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盛大桃花节和综合性大型盛会,将会使桃花衬扎的仙境福地从“世外桃源”成为“世界桃源”。
2009年,一年一度的常德桃花节正式升级为“首届中国 常德桃花源旅游节”
莽山杜鹧
莽山,有地球同纬度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森林,镶嵌在南岭山脉的璀璨明珠。她位于湖南省郴州最南端,是中国南方面积最大,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的国家森林公园。莽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花美,境内奇峰叠翠、溪涧纵横,“莽山壮美惊天下、原始生态第一山”便是它最真实和生动的写照!每年4月开始,漫山遍野绽放杜鹃花,更使莽山变成了花的海洋。莽山有杜鹃花43种,占世界上杜鹃属植物5个亚属中的4个亚属,其中:湖南杜鹃、涧上杜鹃、湖广杜鹃为莽山特有杜鹃花物种。由于海拔高低不同,花期漫长是莽山杜鹃花开放的一大特征,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各种杜鹃花次第绽放;花期长达3个月。特别是天台山一带,绵延十余里的杜鹃花海更是华南地区乃至中国的一大奇观,令人啧啧称奇,流连忘返。莽山是华南地区杜鹃花资源最为集中、种群状态最为原始、原生杜鹃林最多的区域。在莽山林区2万多公顷的土地上,杜鹃花树的林带占了很大比例。
春天的莽山,是杜鹃花的“王国”。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的杜鹃是高山杜鹃。高山杜鹃与一般杜鹃相比,枝粗叶大,树高可达3米;花冠如伞形,直径15至20厘米,个别的品种甚至超过25厘米,堪称同类中的“巨无霸”;适应能力强、极耐寒热,沿海拔高低次第开放时,因为花期,所以这里有“人间四月芳菲尽,莽山杜鹃始盛开”的说法。
这里许多关于杜鹃花的传说,又增加了花的美丽。
相传很久以前,莽山森林里住着一对美丽又倔强的姐妹,姐姐叫杜姐,妹妹叫鹃花。为了躲避财主老爷逼债抢亲,姐妹俩先后跳下天台山悬崖,化身一对美丽的小鸟,叫着“姐妹苦,姐妹苦……”,声音如哭如诉。它们的嘴唇叫破后,滴下的鲜血,洒遍了天台山。凡是沾上鲜血的树丛,立即开出一朵朵鲜红的花。莽山由此有了“杜鹃鸟”和“杜鹃花”。
当地人还告诉我们,在莽山有块将军石,传说是李闯王的化身。那些漫山遍岭的杜鹃花就是李闯王的众位爱将化成,因此杜鹃花也叫壮士花。当年,闯王李自成战事失利后退避莽山,爱将们陪伴着闯王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后来化成石和花。远远望去,将军石与杜鹃融为一体,伟岸挺拔的“躯体”上长满了杜鹃花。
杜鹃花还是莽山瑶寨的吉祥化身。漫山遍野的“莽山杜鹃花”是这里瑶族同胞的“花街”,也是瑶族青年的传情“信物”。每年杜鹃花怒放的时候,花开得最茂盛的“相思坑”附近经常上演一幕幕“杜鹃情”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茂密的花丛中,瑶族小伙子先向心爱的姑娘献上一束最绚丽的杜鹃花,然后和姑娘在杜鹃花下互诉衷肠,情定终身。
长沙市树香樟数量占古树名木之最
大树底下好乘凉。古树,是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而名木,则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何其有幸,在长沙这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里,我们拥有的“绿色文物”,一共有1267株。
在长沙都市区现有的1267株古树名木中,500岁以上的“老寿星”有24株,它们是一级古树名木。树龄300年至499年的二级古树名木,有58株。树龄100年至299年的三级古树名木可就多了,一共有1185株,占了93.14%。长沙古树名木的树龄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形”。
长沙的古树名木中,最多的是香樟。这种隋唐时即传入长沙的常绿乔木,在全市目前的古树名木中占了37%,高居首位。在全省地级城市市区中,长沙的古香樟资源是最多的。长沙将香樟确定为市树,的确有着悠久的植物地理背景。这种容易成活又树寿很长的常绿乔木,树枝雄伟,树冠开展,和长沙人骨子里那股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劲儿非常吻合。
全长沙的古树名木,有半数以上在河西。河西的古树名木,岳麓山又占了半壁江山。据长沙市园林科研所统计,岳麓山现有古树22种、305株,分别占全市古树名木种类和株数的30.56%和24.07%。这与岳麓山的低山丘陵适宜森林生长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岳麓山的古树名木中,树龄最短的100年,最长的1500年。其中,株数最多的是枫香,共有221株,最大树龄为310岁。岳麓山的古枫香呈群落状分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株数最多的古枫香群落。
市内五区中,古树名木资源最多的是岳麓区,共有765株。其次是芙蓉区,为184株。开福区为126株,天心区为69株,最少的是雨花区,仅61株。
长沙最大规模的古树群
浏阳大围山镇泥坞村陈谷组山脚下,生长着一片颇具原始风貌的古树林,山涧和乱石缝中,参天古树一棵挨着一棵,郁郁葱葱,蔚为壮观。据林业部门调查,有70多棵树是百年古树,且集中分布在两平方公里内。
2009年6月,这个在浏阳乃至全长沙市都堪称独一无二的古树群被发现后,森保部门立即开展了保护工作,不仅为每一棵古树建立了电子档案,还对它们统一实行挂牌保护,另外部分树木的周围还竖立有醒目的保护标语牌。
一条小溪从涧内奔流直下,在三四处落差大的地方形成了天然瀑布,其中50余株百年老树就安居在这个小溪两侧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另外10多棵在泥坞村入口处。当地村民吴新民告诉记者,古树树种有枫树、樟树、勾栗树、松树、檀木等十多种。其中最大的一棵勾栗树围径有4米多,据说已经200多岁。
古树、流水、小桥、人家。这片风光迷人的古树林渐渐吸引了许多游人。该组村民在这片古树林里自发修建了1000多米的游道,让人们能与古树近距离接触。在古树群的上方不远处,村民开发了大片的果园,种有桃、李、梨、板栗等,有6家农户还办起了农家乐。
宁乡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又名华水韭,为多年生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5至30厘米,块根,叶呈线形,丛生,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而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多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山沟淤泥中和沼泽地。多年来,由于广泛进行开荒造田等建设,中华水韭生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
在地球上隐居了几亿年的“植物活化石”、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水韭群落,于2009年8月3日由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欧志国在宁乡县喻家蚴乡发现。
家住宁乡县喻家坳乡神武村黄金塘组的欧志国,是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大二学生。他平时就爱“寻花问草”,一有空就去农田、池塘和山上搜寻各色植物。
2008年暑假,欧志国在离家200米左右的水塘里,发现了几株形态奇特的植物。“这种植物有蕨类特征,但嫩绿的叶子又像韭菜。”欧志国发现,这奇特的“韭菜”叶基部像勺子一样凹陷,里面还有孢子囊,出于专业敏感,他判断这“韭菜”非同寻常。
2009年4月,欧志国采了七八株样本带回学校,和专业资料上的图片对比之后,他初步判定,这就是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水韭。
2009年6月,湖南遭遇旱情,欧志国担心他发现的这些神秘“韭菜”遭遇不测,于是上网发帖,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这种植物,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不久,帖子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周亚东看到。6月底,周亚东赶到宁乡采集了一些标本带回学校鉴定。随后,武大生科院的刘星博士和周亚东提取了样本的DNA,进行了分子鉴定。
经过分析鉴定证实,欧志国所发现的植物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华水韭。
2009年6月底,水塘里的中华水韭生长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密度很大,估计有上万株。但由于干旱、池塘蓄水减少等原因,只剩下不到100平方米。
中华水韭已有几亿年的生存历史,是最原始的拟蕨类植物,对于研究蕨类的系统演化和东亚植物系有重要的价值,现已濒临灭绝。
这是湖南省第三次发现中华水韭群落。2005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风景名胜区和怀化市会同县广坪镇龙孔村相继发现中华水韭群落。
金缕玉衣
2006年,长沙望城风篷岭一号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片,改变了湖南没有金缕玉衣的历史。考古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了一些错金玉片,经证实,这些玉片均为金缕玉衣的残片。金缕玉衣的出土,不仅在湖南省属首次发现,在中国江南地区也是第一次出现。
金缕玉衣象征帝王贵族的身份,制作工艺非常严格,汉代的统治者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在这里,工匠对大量的玉片进行选料、钻孔、抛光等十多道工序的加工,并把玉片按照人体不同的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再用金线相连。每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费用几乎是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然而,用金缕玉衣作葬服不仅没有实现王侯贵族们保持尸骨不坏的心愿,反而招来盗墓毁尸的厄运,许多汉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盗。到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从此玉衣在中国历史上消失了。
埃及惊现1000具穿金缕玉衣黄金木乃伊,就是在身上镀了一层金,并没有玉的成分,称不上真正的“金缕玉衣”。玉雕技艺是中国独有,汉朝也是玉雕装饰盛行的时期。从长沙出土的金缕玉衣残片来看,它不仅只是简单磨成玉片而已,上面还雕有花纹。
金缕玉衣具体由何人所设计并无史料记载。1968年,西汉刘胜和窦绾夫妇墓中发掘出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贵族的葬服“金缕玉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察,这两套“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出土中,时代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两套。
2009年,中国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墓中所发现的玉衣已在十件以上,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件、定县西汉中山孝王刘兴的一件、江苏省徐州东汉彭城靖王刘恭的一件、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曹操的宗族曹某的一件,共5件,已经完全复原。以满城汉墓的两件为例,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
湖南村民装鸡蛋瓷器为百年古董欲当传家宝
家住浏阳的彭敦金先生没有想到,家里原本用来装鸡蛋、白糖的老瓷罐竟是清朝同治年间的古董。彭敦金家里有十几件瓷器。他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对摆在家里的这些瓷器有印象了。“刚开始家里人都不知道这些瓷器的价值,把它们当成普通的坛坛罐罐用来装鸡蛋、白糖、红枣等东西。”彭敦金说,“直到几年前,一名到村里来收古董的人跑来看了说这些可是宝贝,我才把它们都收了起来。”知道这些瓷罐可能是古董后,彭敦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擦一擦、看一看。
省收藏协会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专家黄念曾免费为他的两件瓷器做了鉴定。据黄念曾鉴定,彭敦金带来的两件东西都是清代同治年间的瓷器,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瓷器的罐体画有粉彩富贵图,上面各有一只凤凰,摆在一起,两只凤凰刚好相对。上面的凤凰和牡丹花等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可见100多年前的制造者的技艺水平之高。绘有粉彩富贵图的西瓜罐图案吉祥,比较喜庆,一般是古时候女子的嫁妆,里面装红枣、桂圆等,寓意多子多福。
黄念曾介绍说:“在国内,保存到现在的这种画有粉彩富贵图的西瓜罐虽然较多,但是成对的却比较少,而且要么盖子丢了,要么被磕碰坏了,像这种既成对且没有什么毛病的比较少见。有了专家的鉴定结果,彭先生对家里的这些瓷器有底了。他表示:“暂时还没有把这些瓷器出卖的想法。我要把它们当做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湖南最大的古玩城
该古玩城位于湖南省文物总店,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商铺50家,以精品高端经营路线为定位,以经营古玩瓷器、玉器、杂项、书画为主,格调文雅,环境优美。湖南古玩城董事长郭学仁介绍,湖南古玩城力图通过高端的定位,打造湖南乃至中南地区同业间品位高、格调新、服务优、业绩好的一流古玩交易中心。目前签约入驻的商户,如精玉堂、崇文堂、盛唐轩、阅古楼等业界具有良好口碑和较大影响力的商家都在其中。湖南古玩城的开业不仅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易、交流、研讨的平台,也填补了我省高档文物市场的一个空白。
湖南古玩城落成之际,湖南省文物总店举行古玩字画展销竞买会。共推出商品300余件,其中玉器55件,瓷器105件,字画88件,成交率达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