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2009——知我张家界、爱我张家界,齐心协力打好“张家界牌”(二)

2012年06月14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4.张家界的文化精神特征突出——澄清张家界没有文化的糊涂认识(下)。
  
    漫漫历史长河中,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张家界人在其秉承“勤劳勇敢、热情谦和、诚信好礼、见义勇为、崇尚知识、追求和谐”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形成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窃以为其文化精神特征最为突出的是如下五个方面:
  
    (1)要吃辣椒不怕辣——劲勇刚毅的奋斗精神。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场上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来自湘西北的战士,个子普遍不高,却长了双飞毛腿,攀石附蔓、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每到抢占高地时一个个如同赶仗的、射出的箭,特别能打仗。这当然与生长环境有关。千山万壑的武陵山区,水急坡陡,路远林深,兼以毒蛇猛兽、匪患兵灾,生存环境十分艰辛。因而世世代代居住在张家界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养成了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性,也孕育出了刚勇坚毅和崇尚血性的地域性格。相传从前男婴一生下地,做父亲的即按习俗称回一砣与体重同样重量的毛铁,泡进药水里,三个月后,父亲就开始用竹片蘸药水给孩婴烫脚;孩童从学走路起,不穿鞋,走刺蓬,一直练到脚板如铁。
  
    无论是原始部落的穴居时代,还是含辛茹苦的迁徙岁月,本境先民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令万世景仰。一部叫《鸺巴鸺玛》的苗族史诗,详细描写了4200多年前罐兜部落不断迁徙的漫漫苦旅。或是因为部落间的战争,或是因为人口的膨胀,或是因为朝廷的征剿,他们由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由洞庭湖之北到洞庭湖之南,在长沙常德一带住了一段日子后,罐兜部落的人马沿澧水而上,分成七路迁到今张家界市郊的崇山,并把崇山建设成了自己有史以来的第二个乐园。在官军攻打下被迫撤离崇山时,除一部分融入本境土著,大部分则迁往沅水流域的泸溪,之后再散落湘西及广袤的西南地区。
  
    土家族史诗《摆手歌》,同样记载溯流而上的土家先民们,一路寻找新的安身之地的历程。定居湘西北后,他们为创建自己的家园含辛茹苦,百折不挠。桑植白方矣‘‘游神”时,有一段‘‘拜祖敬本主”的唱词:“一拜祖先来路远,二拜祖先劳百端,三拜祖先创业苦,四拜祖先荣耀显。”白族始祖当初在其落脚点,各选择一处岩石做上标记,故有‘‘谷家錾字岩,王家覆锅岩,钟家狮子岩,熊家鱼儿岩,刘家当门岩”之说。王姓后人在覆锅岩的大石板上修了座小庙,庙门石柱上的楹联就记载了祖先起西南,寄江西,溯长江,渡洞庭,漫津澧,落慈邑,竖草标,辟阡陌,业创千秋的历程。
  
    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以土家族为主的本土各族人民在一次次抗争中,孕育出了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东汉时本土先后发生了13次农民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精夫相单程大寇郡县”。相单程是桑植县廖家村人,他率领土民先后大败奉旨征剿的官军;连赫赫有名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是壮志未酬而马革裹尸,最终以议和的方式才了结这场震惊朝野的战事。清朝末年(1854),桑植数干土民暴动兵败,暴动头领贺廷璧等30余人被押往城外河滩上问斩。贺廷璧嗔目高呼:“老子死便死,头不能落地!”话刚落音,贺廷璧之妻刘氏从人群中冲出,疾步跪向浩气冲天的丈夫跟前,神情庄重地扯开衣襟。贺廷璧见状仰天大笑,将头颅向妻子伸出。刽子手手起刀落,刘氏将衣襟凌空接住丈夫的头颅,然后头也不回,奔洪家关而去。据此编成的汉戏《刘氏兜头》,每每演到紧要处,台下一片欷献。
  
    这位贺廷璧,就是贺龙元帅曾祖父的亲兄弟。贺龙家族的另一位女子——贺龙的堂嫂子张幺姑,同样演绎了一出舍身跳崖的英雄壮剧。1929年的一天,带着部队四处游击的贺龙,将几名红军伤病员托付给住在娘家的堂嫂子张幺妹。张幺妹连夜将几位红军伤病员送往村后大山的一个山洞,然后每天悄悄送米送菜送柴送药。不料村里有人告了密,一天清早,张幺妹引着小儿子走在山路上,猛然发现挨户团的人老远老远跟上来了。她立马岔上另外一条路猛跑起来,小儿子便边喊妈妈边跟在后头追。张幺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绝对不能把敌人往山洞方向引。这是一条通往绝崖的路。张幺妹见挨户团快赶到时,先是将小儿子往悬崖下一丢,然后自己纵身跳下悬崖。
  
    从1928年到1935年长达八年的红色割据中,张家界地区有数万人加入到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中,其中牺牲者上万人,永定的几千名红军将士,活下来的只有几百人。那首有名的红军歌谣:“要吃辣椒不怕辣,要当红军不怕杀,刀子搁在脖颈上,脑袋掉哒碗大个疤!”非常真实地反映张家界人劲勇刚毅的英雄气概。
  
    (2)留取丹心照汗青——忠耿报国的奉献精神。纵观本土历史,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始终涌动着忠君报国的热血。为靖国难,为国土的完整、民族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不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他们总是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用自己的忠诚和鲜血,铸造着精忠报国的辉煌业绩。清代道光年间,一位姓彭的永定人,往张家界金鞭岩对面的石壁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忠”字,其弟彭水运在《青崖壁忠记》一文中形容为“灿若白雪”。此举表达了本土人士忠君报国的一种朴素情怀。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柿溪宣抚司共袭14世,有4位土司奉旨调征;桑植宣慰司共袭22世,有11位土司奉旨调征;麻寮宣抚司共袭17世,有4位土司奉旨调征;山羊安抚司共袭13世,有5位±司奉旨调征,等等。无论是奉旨平息国内叛乱与动乱,还是奉旨抵抗外侮,都是慨当以慷,屡建奇功。说明历史上忠于中央政权是本土的主流。而且尤为难得的是,随时听从朝廷召唤的本土各土司,在抵御外寇或平息内乱的战事中,自带军粮,自备武装,既不花费国家军饷,也不用国家的武器装备。明嘉靖年间,各土司都接到朝廷命令,为了不误军机,于是相约提前一天过年,吃完年饭,桑植司、上峒司、中峒司、下峒司的土兵于桑植司城两河口集结,大年三十,队伍到达九溪,与麻寮司、容美司的土兵会合,万余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赴苏淞。茅岗土司覃尧之、覃承坤父子双双出征。麻寮土司唐仁先后调征浙江海寇和杭州海贼,立下奇功,皇帝命建忠臣祠以示褒奖,并赐“海上知名”匾额。明朝大臣王守仁为战死的土家族士兵撰写祭文时,慨叹其“三年之间,两次调发”,由衷表彰他们为国捐躯,重如泰山!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总兵郭宏升(永定籍人)防守镇海,击退英军多次进攻,直至病死军中;总兵席大成(永定人),先后奉命征讨过入侵的俄军、英军和法军,身负重伤仍不下战场。几位张家界籍的清军将领镇守台湾,先后从家乡招募了数千丁勇,与宝岛同生死共荣辱。永定籍的刘明灯、王正道,曾先后任台湾总兵,后者战死于1894年的甲午海战。慈利籍的孙开华更是一门英烈:光绪十年(1884年),孙开华身为提督,率部与入侵法舰激战,歼敌2000多名,开创打败西方海军的赫赫战绩;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日本占领台湾,孙开华长子孙道元继承先父遗志,组织义军作殊死决战,杀身成仁;孙道元之妻张秀容为继续丈夫未竞之业,招募敢死队开展游击战,因内奸出卖而舍生取义。截至2009年,湖南省的涉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共只有两处,两处都在我们张家界,一处是孙开华故居,一处是刘明灯墓园石雕群。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当时13万人口的大庸县,就有上万名热血儿女奔赴战场。1932年,永定籍营长张国勋率领一个营驻守长城要塞,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后,只剩下20余人;在炸弹炸断右臂的情况下仍组织冲锋,激战中壮烈牺牲。桑植籍营长王子隆、桑植籍营长陈士伯、永定籍少将副师长覃子斌,都是在率部与敌激战中数度受伤而壮烈殉国的。1947年,当地政府将王子隆牺牲之地胡家桥命名为“子隆乡”,将陈士伯牺牲之地马桥乡更名为“士伯乡”。
  
    贺龙元帅是张家界人忠肝义胆、侠骨柔肠这…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他是在个人事业如曰中天的时候,听从共产党指挥发动南昌起义的;他是在革命处于最低潮、共产党最背时的时候,毅然决然加入共产党的;他是在只剩下几条枪的情况下,脱掉皮鞋穿草鞋,回到家乡重新拉队伍搞红色割据的。积极推行王明路线的中央代表夏曦,大抓AB团,滥杀无辜,甚至几次都动心思要对贺龙下手了。以贺龙在军队中的崇高威望,要处置夏曦易如反掌,但他一直以大局为重,因为夏曦是中央派来的,代表的不是他个人。1934年,他奉命牵制20多万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中央红军北上。1936年他率领红二、六军团长征与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关键时刻旗帜鲜明地反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逃跑主义。到达陕北后,他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在三大红军主力中人数最多,他主动把部队交给中央,愉快接受中央的工作安排。凡此种种,都表明他的大忠大义。贺帅生前对精忠报国的岳飞极为推崇,1926年他率师北伐,刚好就是岳家军当年抗击金兵的路线,建国后他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说岳全传》,看到动情处就忍不住抹眼泪。“文革”期间,他身陷囹圄横遭迫害,却一直替国家的命运担忧,在给儿女们写信时总是告诫他们: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毛泽东曾经评价贺龙三条:一是忠于党忠于人民,二是对敌斗争狠,三是能联系群众。其中第一条就是“忠”!
  
    (3)自古情义值干金——侠义友善的仁爱精神。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族人民重情重义、仁爱友善,十分看重亲友邻里之间、社会之间、家庭之间的友好和谐,推崇行侠仗义、古道热肠。
  
    先说亲友邻里之间。
  
    本境人们把亲友邻里间的团结互助,视作做人的根本。“一家有事,百家帮忙;一家出事,百家不安。”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是倾巢出动。村中某户因家贫而不能供儿女上学,全村各户会凑钱帮助这户人家。以民间组织形式出现的“姑娘会”、“老人会”,都是济危扶困的产物。遇到盖房屋以及开荒挖地、栽秧薅草等重大农事活动,邻里亲友会自带劳动工具,互相帮衬,俗称“斟手抓背”、“帮白工”。今日帮这家,明日帮那家,劳动时选出歌郎歌娘,一边唱歌一边鸣锣击鼓。这就是‘‘薅草锣鼓”这一本土民间艺术产生的由来。
  
    旧时土家村寨有一个“偷中秋”的习俗:谁家媳妇过门三年了,若还不见生育,中秋之夜,就有邻居悄悄摸进菜园子,摘下一个胖胖的冬瓜。无论是谁家的都可偷摘,主人明明知道也不阻止。将冬瓜裹于襁褓之中,放进尚未生育的这对夫妇床上,预祝他们早添贵子。这一习俗生动地反映出邻里之间浓浓的人情昧。
  
    再说社会之间。
  
    桑植县葫芦壳人王家武,自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起,雇石工百余名,历时14年,在澧水南岸的悬崖绝壁上凿成一条宽1米多、长20千米的悬崖栈道,既保证了行人安全,又使南岔至陈家河缩短路程30千米。而王家武财产亦因此耗尽。永顺知府赐予“和善之家”匾额以示褒奖。
  
    永定区沅古坪人张桃妹,是名噪一方的刘三姐式的民歌手。她才华出众,心地善良,经常用歌声劝谕世人,调解纠纷,是深受群众拥戴的热心肠。一次碰到婆媳俩吵嘴,她就唱:“婆媳吵口莫记恨,雨天薅草转背青(亲)。媳妇走路婆打伞,大人遮过小人心。”一次碰上强盗正要动刀杀人,她冒死相劝。一次唐姓和龚姓齐聚了400多人枪要动手械斗,她闻讯后赶往事发地,一直唱到双方各自撤走。
  
    永定区桥头乡的覃子仁,从1925年起到1992年去世,连续67年为过往行人施茶,不取分文。
  
    1998年7月特大洪灾中,慈利农民朱明初抱病抢救陷身洪水的110名乘客而英勇献身。
  
    2002年10月,被毒蛇咬伤的武陵源区农民赵明健,拼尽全力先解救身陷孤崖的外地游客,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
  
    2008年5月,正在四川旅游的14名慈利护士,遭遇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在生死难以预料的特定情形下,主动投身救死扶伤的工作。
  
    朱明初、赵明健和慈利14名护士的侠骨热肠,展示与更新着张家界人的美好形象。
  
    三说家庭之间。
  
    1935年,永定籍红军侯清芝一家八口毅然参加长征,长征途中死了几个,还有三位亲人失散了。为了寻找长征途中失散的三位亲人,一家人开始了不折不挠的寻亲之旅。侯清芝这一代寻找了几十年,临终时仍然叮嘱儿女要想办法找到草原上的骨肉亲人。2004年,侯清芝的儿女从电视节目中偶尔得知四川红原县瓦切乡一名叫侯德明的老人,想寻找他在“湖南大庸”的亲人。侯家于是迅速组成寻亲团,前往四川,终于找到了68年前离散的亲人。
  
    慈利籍台湾老兵胡余清,1948年被抓丁时,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1949年随部队辗转到了台湾,一直没有成家,魂牵梦萦的便是有朝一日回老家来与他的妻子、儿女团聚。台湾的政策松动后他回老家探亲,才得知两个孩子早已病天,结发妻子曾一姑也早已改嫁。砸烂骨头还连着筋,胡余清得知曾一姑后来的丈夫一年后病逝,就先后13次回乡看望曾一姑,1999年两人重续旧缘,又结为一家。这一年,胡余清75岁,曾一姑74岁。从1948年到1999年,整整51年时光,足可见张家界男人的重情重义。
  
    永定区沅古坪山区一男子,前些年瘫在床上,隔三岔五被他媳妇哄进大背篓,背着他往自家菜园子、稻田、山林转悠转悠,跟他商量地里的春种秋收,跟他叙说村里的家长里短,用这种方式给丈夫解闷散心。感动得乡亲邻里都夸瘫子命好,娶了这么个贤惠媳妇!
  
    (4)山临绝顶我为峰——争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被概括为“湖南人精神”。地处湘西北的张家界,同样有着自强不息、争为人先的优良传统。1911年辛亥首义,第一个率全营将士攻占武昌城头,第一个把战旗插上武昌城头的,就是张家界籍的谷壮猷。1927年8月1日,追随贺龙在南昌城头打响第一枪的队伍中,就有张家界籍的三千子弟兵。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张家界籍的陈能宽院士。张家界籍的著名经济学家卓炯,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水稻专家王子立以“水稻控蘖增粒技术”获得国家发明奖,迄今为止是中国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人。王国兴的人工孵化繁育大鲵,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开发五倍子系列产品的“贸源化工”,创始人汤先赤10年前还是一个走村穿寨收购五倍子的小贩,数年光景已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王子立、王国兴和汤先赤三人,都是“土八路”出身,却都在科技领域作出了让张家界引为自豪的业绩。2000年以来张家界接连出了三个全省高考状元,说明自强不息、争为人先精神,正在我们的青少年一代身上可喜地传承。
  
    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中,张家界建市最迟,下辖区县最少、人口也最少。但是这并不妨碍张家界人争为人先。即以30年间张家界旅游开发建设所创造的一系列业绩为例:
  
    1982年,张家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1992年,张家界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
  
    2004年,张家界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
  
    1987年开漂的茅岩河漂流,成为中国旅游第一漂:
  
    1996年上市的“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旅游第一股;
  
    始于1991年的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森林保护为主题的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
  
    2001年起执行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
  
    2004年起,我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生态市创建,并开全国风气之先,每年市人代会向大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
  
    1997年起,我市连续三届12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优秀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09年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成为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加上人类首次驾机穿越自然山洞天门洞、土家风情园的木质结构吊脚楼“九重天”、百龙观光电梯等纷纷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印证了争为人先精神结出的累累硕果。
  
    (5)天门洞开云气通——开明开放的包容精神。古人吟咏天门洞的作品中,有“天门无锁白云封”的句子,也有“天门洞开云气通”的句子。这一“封”一“通”,寓意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
  
    张家界历史上有过五次大的移民。一次是4000多年前舜“放罐兜于崇山”,以及2000~3000多年前庸国、巴国、楚国相继被灭期间的流离转徙;一次是东汉年间市域经常发生土民暴动,少则数千人多则数万人甚至十数万人,从而出现大规模的军屯;一次是明代实行大规模军屯;一次是明末清初,永定卫、九溪卫发生长达40余年兵乱,“人户百中仅存一二”,于是制定政策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一次是1988年地级市建立以后。历史上这几次大的移民,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熔铸了一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一种文化开放精神。比如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就是十分的多元:除去本民族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土王崇拜、多神信仰,道教、佛教、基督教都不乏信仰者。张家界市区普光寺,儒释道三教同居一隅相安无事而且相依相携,就是一个绝好的证明。
  
    民国三年(1915年),永定县改叫大庸县后,一位县长曾依“大庸”二字,撰写了一副有名的对联:
  
    继往开来有容乃大,
  
    顶天立地不易谓庸。
  
    “有容乃大”无疑是本境包容文化和开放意识的生动写照。
  
    5.张家界湘西常德和武陵山区的关系——澄清“张家界属于湘西文化”的糊涂认识。
  
    正因为湘西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它还是一个州的行政区划,所以说张家界属于湘西文化显然不合时宜,也缺乏对张家界最起码的尊重。至于“大湘西文化”,从地理看,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的确同属湖南西部地区;从文化的角度看,确也有一些相通的内容,因为这个湖南西部地区的“大湘西文化”同时又属于武陵山区文化圈这个大的范畴。当然,张家界文化与大湘西文化同中有异,自成一格。如前所述,张家界地处云贵高原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接合部,同时地处汉族地区与土家族地区的接合部,这两个接合部特点湘西怀化都不具备。打个比方,我们张家界好比是地处门槛内外,湘西怀化则在屋子里头。由两个接合部孕育的张家界文化,自然就有不同于湘西怀化的地方了。
  
    再打一个比方:如果把武陵山脉比作父亲,那么同属武陵山脉的贵州、湖南的沅水、湖南的澧水、湖北的清江、重庆的黔江就好比是这位父亲娶下的几个女人。武陵山脉和沅水一道养育的怀化湘西常德的一部分以及贵州的铜仁、镇远等地,同武陵山脉和澧水养育的张家界以及常德的一部分,同武陵山脉和清江养育的恩施、宜昌,就好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绝非父子关系,更不是依附和从属关系。换言之,从血缘上讲,张家界与本省湘西、怀化以及常德是兄弟关系;从行政区划上讲,张家界与他们是友好睦邻关系。既然有血缘关系,肯定就有一些相同和相通的文化,如摆手舞、梯玛神歌、茅古斯、哭嫁、土老司、吊脚楼等等,整个武陵山区的土家族都有。但除了共同点,又各有差异和特色。即以张家界湘西为例:他湘西龙山出土了战国秦简,我们张家界慈利则出土了战国楚简,而且是湖南省发现楚简数量最多的一批(一千多枚);他湘西德夯苗寨、三江苗寨,我张家界有王家坪、沅古坪土家吊脚楼村寨;论土司文化他有我也有,论卫所文化我们比他湘西更有特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领导红色割据,也包括他们的龙山、永顺等在内,但毕竟我们这边是大本营;他有盘瓠文化,我们有古大庸文化及“三墓三子”,我们崇山的罐兜还是湘西、怀化、贵州、广西乃至越南、日本一些苗族的老祖宗;我们有砂岩峰林、天门洞、芙蓉龙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他没有;可惜我们的永定古城给毁得面目全非了,如果保留到今天,一点不会比凤凰差,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局面啊。总之,湘西也好,常德也好,都是我们的好兄弟,好邻居,我们的态度一是要友好,二是要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但有一个基本点:兄弟之间既然分家了,自立门户了,就应该有自己的谋划盘算,有自己的文化自信、自尊和自觉。去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每集片头出现的那首插曲一下子广为传唱,不也是用的张家界民歌吗!总之张家界文化一点不比他们差,根本没有必要作茧自缚,把自己置于湘西的文化阴影之下。
  
    再说澧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条澧水。在湖南湘资沅澧四大水系中,澧水流程最短,是个小弟弟。然而湖南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文化,恰恰集中在流程最短的澧水流域:地处澧水中游的石门县燕儿洞,出土了湖南境内迄今为止唯一一具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化石,被考古界称之为“石门人”,从而成为湖南境内先民的代表;地处澧水下游的彭头山,是湖南境内、也是迄今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与彭头山毗邻的城头山,第一期城墙筑造于6000年前,是中国目前所见到的年代最早的城墙,这里还出土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稻田,发现了时代最早的完整祭坛和最早划船用的桨板。这一系列震惊世界的考古新发现,意味着这里曾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慈利一下子挖出那么多旧石器、新石器以及商周遗址,永定、桑植也挖出从旧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大量文化遗存,说明这条不足千里的澧水,人类活动古老得很。
  
    稍稍留意一下本境的历史沿革就会发现,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到现在总共2230年,张家界两区两县,与今常德市的石门、临澧、澧县、津市、安乡这些同属澧水流域的县份,在1938年以前,长时间同属一个行政区域。至于本境的两区两县,在2230年中同属一个行政区域的时间,长达2100多年!慈利划归常德管辖的时间总共只有50年,即1938年至1988年;桑植、永定一并划归湘西州管辖的时间总共只有36年,即1952年至1988年;另外,桑植单独归永顺府管辖的时间是180年,即1735年至1915年。
  
    永定城有一副老对联:“潭口有缺红日补,天门无锁白云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本土文化融开放性与闭塞性于一体的写照。张家界文化作为武陵山区文化圈和澧水流域文化带交汇融合的产物,它与武陵山区诸州市——山同脉、人同族、文化同根,它与澧水下游几个县份——水同源、政同区、文化同流,前者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者是同母异父的兄弟。张家界本境的两区两县,从古至今则是山同脉、人同族、水同源、政同区,其文化精血根植于同一座武陵山脉,其文化母体源于同一条澧水河,毫无疑义是同父同母的骨血兄弟,这是最基本的文化认同。《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张家界的两区两县却是合久分少,才分又合。俗话说“同船过渡是五百年前修就”,同船过渡不过是几分钟几十分钟,而我们这是2000多年哪!2000多年里,天下发生了多少历史变故和变革,而我市两区两县基本上没有分开过,这是非常少有的现象。而且一搞旅游开发,几个胞兄胞弟又回到一个锅子吃饭,这就更加说明是缘分注定了。正如《三国演义》片头歌所唱的:“青山依然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搞清楚原本就是同胞兄弟,现在又回到一家子,相信大家会更加珍惜这种缘分和手足情分,同创历史,共担命运,齐心协力打好“张家界牌”,一同把我们张家界建设好。
  
    (三)开展张家界历史、文化、文化精神普及工作,是知我张家界、爱我张家界的基础性工程。
  
    通过以上粗略的介绍,如果用几句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张家界市情”,可以这样表述:“张家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新兴旅游城市和知名旅游胜地,又是老、少、边、山的欠发达地区。”过去介绍市情,对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这一表述有所忽略,有必要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比如大陆无论老少,都知道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与我们一以贯之的宣传教育有关;而台湾如果仍然是搞台独的陈水扁之流当家,用那套“去中国化”给台湾民众洗脑,其后果可想而知。美国这个国家,其实非常注重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教育,哪怕是好莱坞大片,如《拯救大兵雷恩》、《龙卷风》、《廊桥遗梦》等等,也是寓教于乐,培育和弘扬他们的“美国精神”,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道德情怀等。1991年初版的《美国读本》,堪称一部“曾鼓舞、激怒、娱乐、折磨、安慰过美国人的文字”,因其真实地影响了美国人的观念,甚至于奠定了美国人的性格基础,而被誉为一部“伟大的书”。
  
    大家知道,整合资源也好,统一步调和口径也好,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好,需要采取一些相应手段予以强力推进,方能尽快完成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感这一过程。因此当前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在全市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中开展“知我张家界、爱我张家界”的普及工作,以改变目前不少人对张家界的历史、民族、文化和文化精神缺乏了解的现象。受市委领导和市委宣传部委托,我正在主编一本书,书名叫《张家界读本》。按照“权威版本、大众读物、城市名片、百科全书”的编写定位和“全面、准确、简明、好读”的编写方针,融张家界历史、地理、物产、民族、文化、旅游、建设于一体,凸显张家界文化,提炼张家界精神,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提升全市干部群众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尊、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以服务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相信广大干部职工、旅游从业人员、在校学生、广大市民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起到“知我张家界”从而更加“爱我张家界”的作用。大家知晓张家界的历史、文化和市情了,大家拥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文化自觉了,大家找到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了,就能真正形成合力,自觉且自豪地聚集在“张家界”的旗帜下,一门心思打好朱总理所说的“张家界牌”。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