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四、当务之急之四:选准“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最佳突破口。
要在短短的三五年内,让我们这个城市积重难返的面貌明显改观和大变样,不把突破口选准的话,那无疑是不可想象的。
应该明确并界定:目前一段时期,大改观、大变样的主战场在老城区这一块。在抓紧总规修编和各种规划编制的同时,在各种规划没有出台之前对新老城区建设实行严格控制的同时,在着手改造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我认为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选择最佳突破口。
(一)最佳突破口之一:迅速启动“澧水风光带”建设。
关于这一构想,民盟市委于2004年和2005年就此开展调研,由我代表民盟市委先后撰写了调研报告《用文化的理念策划城市,把市城区配套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抓紧编制澧水风光带修建性详规,把澧水风光带精心打造成张家界的“外滩”和“秦淮河”》,并在市政协全会上作过大会发言,后者作为市政协2005年度唯一的一个建议案报送市委、市政府,后来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写进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现在,澧水风光带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之中。
其基本观点是:选择澧水风光带建设作为城市改造升级的突破口,既是出于战术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考虑,也是对这一地段所拥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客观选择与顺应。打造我们这座城市的外观形象,无论如何不能忽略山魂水魄的天门山和澧水河。穿城而过的澧水河,连接新老城区,倒映天门雄姿,澧水两岸既是游客进出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的必经地带,也是市民休闲的集散地,因此,把澧水风光带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城市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龙头”工程,以此打造城市外观形象的亮点和兴奋点,十分具有战略和战术意义。
国内外有不少打造沿江沿河风光带的成功范例,国外如古堡林立、风情万斛的莱茵河风光带,国内如古香古色、灯光桨影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及苏州河风光带、桂林“两江西湖”风光带、长沙的湘江风光带,等等。环顾天底下城市,紧邻城区的地方很难找得出像天门山这样雄伟壮丽的山体。在建中的堤防工程年内即可完工,红壁岩大坝年底即可蓄水,穿城而过的这一段澧水遂成为一川波光潋滟的平湖,宽银幕似的天门山雄姿倒映水中;倘若两岸都是本土风格的特色建筑,加上两岸精心布局的绿化带与街头文化小品,加上几座大桥及湖上游乐设施,加上灯光的亮化与美化,加上世界上最长的观光索道,想想看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其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尤其是给游客进出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所造成的巨大视觉冲击,可想而知。如是,本市市民休闲有了好去处,游客逗留城区有了好去处,这里理所当然就成了张家界的“外滩”和“秦淮河”!
因为有了悉尼歌剧院,三流城市悉尼一下子跻身国际名城;因为有了张艺谋创意的一台晚会《印象刘三姐》和一条越来越火的西街,曾经在桂林旅游中只是充当驿站角色的阳朔,一下子宾馆林立,从此结束了游客匆匆逗留三两个小时就返回桂林的历史;因为有了大手笔的“两江西湖”改造,原本城市品位平平的桂林一下子亮了活了,不仅极大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环境,而且开辟了以“两江西湖”夜游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每张票价为135~150元)。由此可见,只要把澧水风光带建设好,我们这座城市的形象就会明显改观,城市的品位一下子就能上去。
作为“龙头工程”,我们这条风光带决不能搞“天下滨河路一大抄”,决不能搞简单的“绿化带”概念,而应该有赵市长所强调的本土文化特质,使之成为汇聚和展示本土民族文化魅力的“文化风光带”。这样才能与他处不雷同,才有朱铬基总理所说的“匠心”,才有春贤书记所说的“特色”。如果举全市之力,三两年就可以初具规模。仅此一举,三五年后的城市再与现在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澧水风光带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之中,据我了解的情况,第一稿的编制起点偏低,市规划局也发现问题严峻,向编制方提出了要有本土专家参与策划的要求,至今却无回应。这事盼能引起市决策层的关注和重视。如果一个事关城市能否“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龙头项目,首先在规划上就卡了壳,打不起价钱,上不了档次,岂不是瞎折腾!我们在这方面经历了太多的教训,希望这个“龙头”项目的关键环节不要出现失误才好,否则就被动了。
关于澧水风光带如何建设,我亦有较长时间的思考与钻研。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言了,我会通过其他方式,贡献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最佳突破口之二:尽快启动老城区“穿衣戴帽”工程。
老城区这一大块,是目前实施大改观大变样的主战场;然而,大小建筑以贴瓷砖的“火柴盒”为主调,早已把这块盘塞得满满的了,怎么办?
有人提出推倒重来,此说显然不具备可操作性。通过“穿衣戴帽”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特色”,倒是切实可行。桂林市的兴安县城有一条灵渠,岸边原也是清一色贴瓷砖的“火柴盒”,县委书记是我省衡阳人,学园艺出身,他一是给“火柴盒”“穿衣戴帽”,一是将临水的两岸街道弄成文化风光带,一路走去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其化平庸为“特色”的实践可资借鉴。现在,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婺源,以确立徽派建筑为主调,都在着手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我们完全可以取他人之长,对老城区的建筑物实施“穿衣戴帽”改造,对老城区的街道进行文化包装。
胡书记在城市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讲了“几个结合”,即“把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按我的体会,“管理”就应包括严格控制新老城区的新建项目,杜绝新的平庸建筑出笼;“建设”就应集中力量抓好澧水风光带建设和老城区“穿衣戴帽”改造工程这两大项目——这两大块抓好了,再加上新火车站建成、红壁岩大坝建成、城区堤防工程竣工、机场改造升级竣工、几个五星级酒店竣工、张花高速公路竣工,等等;那么,“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既定目标完全可以如期实现。
五、当务之急之五:亟须对“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进行总体策划和全程跟踪策划。
如今已进入策划时代,运筹帷幄,策划先行。策划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策划的本质特征是富于创造性,是闪耀着智慧之光。其过人之处就是出思想,出思路,出特色,出奇招、高招、绝招。有了好的策划,就能总揽全局,就能高屋建瓴,就能独出机杼,就能胜算胜出。
针对“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这一重大战略和战役行动,建议市委、市政府组建一个策划班子,成员由确有真知灼见的本土专家和外地专家组成,其中要特别注重考察其对春贤书记、周强省长关于张家界城市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力和认知程度如何。由这个策划班子对“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进行总体策划和实施全程跟踪策划,并充当这一领域内的“智囊团”角色,给你们,给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当好参谋。
因为策划环节的缺失,而导致项目起点不高、品位不高乃至失误、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规划设计为例,这些行业绝大多数迄今仍是沿袭传统观念和手段,所以由他们规划设计出来的东西,多是“照瓢画葫芦”,多是只有骨肉而缺乏灵魂,只有技术而缺乏文化,因而只能编制出缺乏特色的庸常之作。此前由清华大学承揽的总规修编是如此,目前由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揽的澧水风光带修建性详规编制,大抵亦是如此。
有鉴于此,建议引进策划先行的理念,尝试采取“策划——评审通过策划文本——根据策划文本编制实施方案或规划设计”的运作模式。由一个策划机构,从理念到具体内容,从宏观到操作层面,首先对“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进行总体策划,总体策划方案评审通过后,再组织力量根据策划文本编制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先由策划班子针对一项项具体内容进行策划,策划方案评审通过后,再据此编制规划设计或实施方案。多了这样‘一个环节,必会有效防止被动性和盲目性,大大减少失误与败笔。用这种方式吸纳人才,集中智慧,通过民主化决策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实施手段的优选化,实在是好处多多。我们不是常说要与时俱进,要创新吗?窃以为这就是施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施政手段上的一种创新。
如果市委、市政府能采纳这一建议,某虽不才,亦愿为此效力!
今年“两会”前后,我就城市工作必须一盘棋、城市《总规》修编必须坚持先策划后规划等,分别向力伟书记、伯俊书记、佐谊副市长作过建议,因此,这里就没有必要重复了。如胡书记所说:张家界最大的失误在城市,最大的难点在城市,最重要的工作也在城市。现在,这副重担历史地落到你们肩上,春贤书记、周强省长在殷切期盼着你们,全市人民在热切期盼着你们!衷心希望市委、市政府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张家界城市建设的巨大机遇,举全市之力,建中心城市,如期实现“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这一光辉目标。
如是,则张家界幸甚,张家界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