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概况——农业(一)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四章  农  业

  新中国成立以前,境域农业生产落后,耕作粗放,不少山区还残存着“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从政策上给予优惠照顾,资金上重点扶持,技术上大力支援,在全州各族农民的辛勤劳动下,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第一节 种植业

  一、着重解决吃饭问题

  1949年,州境10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13.48千公顷,其中粮作191.41千公顷,经作11.10千公顷,其他作物10.967千公顷;种植业产值5220万元(1952年不变价),其中粮作产值占82.9%,经作和其他作物产值占17.1%;粮食产量30.745万吨。粮食作物生产以水稻为主,品种主要有大白谷、小白谷、芭茅粘、大麻谷、二麻谷、五白谷、盖草谷、安徽谷、红米、九月糯、半边糯等,均属高秆;种植技术上采取播哑谷、育水秧、插稀禾、灌深水,少中耕追肥,单产不高,亩产仅100多公斤。由于耕作粗放,大多数地区粮食不能自给,常年需从外地调入粮食以补不足。

  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尽力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发放农业贷款,组织群众开展互助合作,农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广地方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宣传农业劳模的生产经验,种植业持续发展。至1957年,湘西自治州10县粮食总产5.7733亿公斤,农业产值1.5884亿元(1957年不变价),分别比1949年增长89%、77.8%,高于湖南省平均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1958年8月至1962年,由于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的失误,群众的生产积性受到压抑,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连续下降,人民生活十分困难。1962年秋开始,全州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和中共中央《农村工作条例(60条)》,农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广良种、化学肥料和新的农药,种植业获得恢复和发展。此后,在“农业学大寨”的带动下,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新的农业技术获得推广,复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继续发展。70年代初,州内片面执行“以粮为纲”的方针,盲目扩大“双季稻”面积,经济作物生产受到压抑。70年代后期,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实行因地制宜种植,农业技术明显提高,特别是杂交水稻得到大力推广,种植业发展加快。

  二、农村支柱产业粗具规模

  1981年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杂交水稻良种品系增多,栽培技术提高,生产迅速发展。1985年后,种植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不断开发烟、果、茶等经济作物,建设商品生产基地,种植业稳步向前发展。1988年,全州8县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92.567千公顷,其中粮作193.673千公顷,经作及其他农作物98. 894千公顷,分别占种植业的66.2%和33.8%;总产值2.4636亿元(1980年不变价),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占64. 8%和35.2%;粮食总产53.3万吨。

  1989年后,全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连年扩大,至1995年达385.81千公顷,比1988年扩大31.9%,其中经济作物及其他农作物扩大49.2%。总产值达8.9917亿元,比1988年增长62.2%,年均增长7.2%。其中粮食作物4.3617亿元,占48.5%,增长21.5%,年均增长2.8%;经济作物4.63亿元,占51.5%,增长137.3 010,年均增长13.1%。粮食总产量75.562万吨,比1988年增长42%,年均增长1.3%。

  1996-2000年,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扶贫攻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种植业方面,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州由1996年的80.91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83.3万吨;农民人均产粮由1996年的376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385公斤;人均纯收入由968元增加到1277元。特别是从1996年起,全州连续5年实现了正常年景下的粮食供求平衡,基本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没有从外地调进口粮。

  农村支柱产业建设粗具规模。到2000年末,全州累计山地开发面积达到180万亩。以椪柑为主的林果业、以烤烟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年产值均过亿元。柑橘面积35万亩,产量11.8万吨,其中椪柑产量10万吨。建成优质烤烟基地30万亩,2000年总产1.82万吨。全州果药茶桑累计5000亩以上的乡镇达80个,其中万亩以上的乡镇17个;千亩以上的村115个,100亩以上的大户210户。形成了酉水、武水、凤滩库区30万亩椪柑产业带,古丈县4万亩优质茶叶开发带。新兴的百合、猕猴桃、反季节蔬菜产业迅速崛起。百合发展到5万亩,反季节蔬菜3万亩。传统的茶叶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百合、猕猴桃、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变。全州农村贫困人口由1996年的4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23万人。

  科教兴农成果显著。自1999年起,农业部门组织开展“百乡千村十万农户”农业科技大培训。组织实施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水稻双两大旱育栽培、旱土分厢间作套种多熟制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及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10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州杂交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杂交玉米覆盖率达96%以上,双低油菜占80 010以上,其他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品种的优质率也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达80%以上,广大农户普遍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这些年,湘西自治州在认真抓好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杂交玉米新组合、无籽椪柑、早熟椪柑、西香瓜品种选育的基础上,组织了超高产两系杂交中稻、早稻、脱毒微型马铃薯、杂交两系糯高梁、杂交玉米等新品种、新组合的试验示范。在落叶水果的引进试验、低产旱土改良、集雨节水旱作农业示范、蔬菜反季节栽培等课题上均取得了突破。还在州柑橘研究所、州农科所建起了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加大了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的力度。

  四大农业工程进展顺利。一是优质种苗工程。重点抓了种苗基地和市场建设。二是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全州50个商品粮基地乡镇的主要农业实用技术入户率达90%以上,双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了商品粮基地乡镇人均提供商品粮食120公斤的目标。三是以基本口粮田土建设为重点的粮食自给工程,至2000年底止,全州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从1997年的0.376亩增加到0.44亩。四是以“双千”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效益工程。即针对高中低海拔不同的农业类型实行品种和相关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实现粮食或收入过“双千”的目标。自1998年开始,全州农业系统每年办百亩双千示范点20个以上,总面积7000余亩,大部分实现了“双千”目标。由于示范带动,至2000年止,全州“双千”田土达5万余亩。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初步实现了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化。

  “九五”期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政策。为此,1998年8月,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和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延长土地承包期的通知》,(州发[1998] 61号),组织82名干部在凤凰县沱江镇试点。从1998年10月起,全州农村普遍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州已有49.89万农户(占总农户97%)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领取了集体土地经营管理权证,明确规定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农民吃了长效定心丸,进一步调动了保护耕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具备了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001-2005年,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率领全州各族人民开展各项农村、农业工作,取得了新的更大的进展。

  全州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农业调整态势初步形成。

  2002年,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5.0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34.81万亩(含其他作物),二者之比由上年的1:0.96调整到1:1.04,经济作物面积首次超过粮食作物面积。特别是吉首市,结构调整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面积由2001年的1:1. 21变化为1:1.71,经济作物面积达24.6万亩,超过粮食作物面积10.2万亩,椪柑、蔬菜、苗木已成为该市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至2005年,全州以椪柑、猕猴桃为主的果业,以烤烟为主的特种经济作物等支柱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壮大,产业基地不断扩张。其中椪柑面积达55万亩,产量35万吨,产值4亿元;烤烟播种面积22.29万亩,总产量2.4万吨,单产107.9公斤;猕猴桃面积7.5万余亩。全州发展以瓜菜为主的特色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74.73万亩,其中在中高海拔地区发展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来势良好。州农科所的花卉,永顺的延季辣椒,花垣、保靖、凤凰的旱杂粮,泸溪的黄姜,吉首的花卉和大棚蔬菜,龙山的百合及古丈的蔬菜和茶叶等特色农业粗具规模。龙山县的百合发展至5.3万亩。保靖县堂朗乡黄金村的600多亩茶叶面积,有50多户农户发展为“换金茶”共300多亩,成立了“换金”茶生产联合体,通过加工、包装增值,清明茶平均单价750元/公斤,该村茶叶收入100多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85%。

  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中,粮食经济作物的品质不断得到优化。尤其是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成为“十五”期间全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程。此工程启动于1988年,在湘西自治州试种1.19亩,获得成功。1999年,扩大示范种植两系超级杂交稻1016.94亩,经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组织有全国13名知名水稻专家参加的超级杂交稻现场验收会验收,郑重宣布此工程在湘西自治州示范喜获成功,同时宣布将进入全国大规模推广阶段。这是全国水稻生产的又一历史性突破,也为湘西自治州的水稻生产再上一个台阶作出了新贡献。此后,超级稻在湘西自治州迅速得到推广。至2004年,全州完成超级稻种植面积31.57万亩,比上年增长18.8%,共涉及全州206个乡镇、1865个村(居委会)、25.14万农户,覆盖率分别是94.5%、66.7%、48. 8%。是年9月,经有关部门和农业专家验收,全州超级杂交稻总产量达1.87344亿公斤,加权平均亩产达594.3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581.0公斤增产12.4公斤,增2.13%;比全州同类稻田其他杂交组合平均亩产457.8公斤多134.6公斤,新增总产4280.9万公斤。与前三年比较,新增亩产值355.88元,新增总产值1.123513亿元;新增亩纯收入230.74元,新增总纯收入7284.4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推广种植共33.91万亩,亦取得了好的收成。

  在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良种的推广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至2005年,全州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02.78万亩,占当年水稻种植面积74%;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早播31.37万亩,占72%;推广脱毒马铃薯6.2万亩,优质大豆11.32万亩。在经济作物中,引进推广椪柑、猕猴桃、蔬菜等优良品种390多个。

  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州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先,支柱产业巩固发展。全州加强以椪柑为主的水果业的增量提质。加大了桠柑低改品改的速度,新开发橙柚、椪柑面积5万多亩,猕猴桃2万多亩,其他小水果5万多亩。通过科学培管和技术改造,全州水果产量4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4亿多元。烤烟成为广大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加大力度,扭转前几年烤烟急剧下滑的局面,狠抓宣传发动、技术培训和物资供应。永顺、龙山等县联姻常德烟厂、长沙烟厂创建了烤烟基地。2004年,全州种烟面积18.13万亩,实现产量18.3万吨,产值1.8亿元。调整了产业思路,把药材作为湘西最有潜力的产业加以发展,充分利用湘泉制药、重庆华立、湖南本草等8个制药企业平台,大力推进药材种植发展。全州以青蒿、黄姜、黄柏、杜仲、玄参、百合、三叶草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万亩,产值1.5亿多元。

  其次,大户经济促进产业发展。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确立了抓大户促产业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大户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纳入县市和部门的目标考核。州政府出台了引导大户经济发展的政策,对大户经济实行免征或缓征农业税、财政贴息、引导银行贷款、安排以工代赈工程为大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等优惠政策,支持大户经济发展。县市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了更优惠的政策,鼓励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带薪带职从事大户经济和产业开发,并为大户经济土地流转提供方便,让土地向大户有序集中。花垣县还出台了重奖大户的办法,为大户颁发奖金18万元,鼓励发展大户经济。2005年全州20亩以上粗具规模的种植大户发展到2123户,1000亩以上的大户12户,其中产值在10万元以上的有112户。

  第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州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平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扶持龙头企业,州政府对州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实行贴息扶持、贷款支持、减免税收、支持产业开发资金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做大做强。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创办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龙头企业提供产业基地和深加工产品原料。积极为龙头企业产品开拓市场,搭建载体。通过本土市场、边区市场、州驻各地市办事处的窗口市场大力推销龙头企业产品。老爹果王素、湘西椪柑、古丈毛尖、茶多酚等知名品牌叫响省内外市场。全州14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税金5000万元,带动10万种养农户,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速发展。全州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产业发展的纽带来抓,作为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来搭建,积极组织农民走联合之路,帮助农民建协会,搞中介,培养农民职业经纪人。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发动农村能人和企业能人兴办、领办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05年,全州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198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由2003年的88个发展到288个,中介服务组织达100多个,培养职业经纪人500多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辐射5万多农户,占领了200多个大中小市场。

  为配合区域优势产业建设,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自2001年以来,全州抓紧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建设。当年,建成凤凰无核椪柑母本园50亩、古丈茶叶母本园50亩、吉首猕猴桃母本园50亩,为全州水果产业的第二次创业提供种苗保证。州农业局狠抓母本园及良种采穗圃的改造建设,建立州级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200亩,县级良种扩繁苗圃350亩,每年可提供优质无病毒苗100万株,优质无病毒接穗800万芽以上。其后,又陆续建立各类种苗基地28个,面积2734亩。脱毒马铃薯原种繁殖面积49.8亩,杂交水稻制种2000多亩;回收种子50多万斤。州优质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于吉首市社塘坡乡三岔坪村,2005年已定植无病毒柑橘及桃、梨等12个品种、1000余株优质苗木。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若干新的成果。州农科所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其选育的“湘州113A”、“湘州19S”、“金优108”均获得了农业部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权。椪柑“8306”和“260”分别通过了专家现场测定和评议,获得新品种审定登记。超级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旱作农业集雨节水综合技术研究与运用课题通过专家鉴定。

  为了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全州通过办示范样板,以点带面,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增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场),采用电波电网入户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2年,全州农业系统创办各类示范样板300余个,示范面积30余万亩,对搞好面上农业生产,起到了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当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州、县市农业系统共抽出技术人员300多人,组成农业技术讲师团,对全州椪柑、猕猴桃、茶叶基地的乡镇和超级稻示范推广的乡镇,特别是对700个特困村、90个极端贫困村及42个蔬菜百合专业村的乡村干部、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及农户的主要劳动力,进行集中培训,深受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和好评。自2001年开始,全州启动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系农业部、财政部、团中央组织实施),永顺、花垣、龙山、保靖、古丈5个项目县共办培训班232个、学员1.5万人,至2005年全部通过省主办部门的检查验收。创办科技示范园(场)是引导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探索、新手段,成为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和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地。至2005年,全州创办科技示范园(场)13个,在实施科技推广项目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农业信息化方面,州、县市均建起了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农业科技,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信息,传播致富经验,宣传农业政策,实行信息互动,将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推向现代化的平台。

  总之,“十五”期间,湘西自治州的种植业有了较大发展,获得了全面丰收。在粮食生产方面,2001年全州粮总产86万吨,较2000年的83.3万吨增长2.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2002-2004年与2000年基本持平;2005年6月以后,遭30年一遇的严重旱灾,全州218个乡镇、2446个村、159万人受灾,受灾农作物面积268.49万亩(播种面积为289.07万亩)。经抗灾自救,粮食总产达71.22万吨,较上年减产9.24万吨。当年,全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90.95万亩,产值17.9亿元,较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做到了减产不减收。这充分说明湘西自治州的种植业已具备了较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