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概况——农业(四)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四节 渔业

  明、清至民国时期,境域人民利用山谷荫冷、泥深不能耕种的田亩潴水为塘,或利用部分水源条件好的稻田饲养鲩、鲢、鲤几种“家鱼”及鲫、鳅等“野鱼”。渔户不多,捕捞产量不大。1949年,州境10县水产品825.5吨,其中养殖产量203.7吨,江河捕捞621.8吨;塘库养鱼水面400公顷。

  新中国成立后,州县设置渔业管理机构,兴建鱼苗繁育基地,恢复发展稻田养鱼,主攻小水面并积极开发大水面养鱼。80年代后,市场经济及科技兴渔激发了农户养鱼积极性,网箱养鱼、流水养鱼、模式化稻田养鱼、名特优水产养殖等在州境较快推广,渔业生产进入持续发展时期。2005年,全州放养水面9.75万亩,大水面开发1.261万亩,网箱养鱼6500口、面积20.39万平方米,稻田养鱼55.11万亩,推广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910亩,水产品产量1.85万吨,渔业产值达1.84亿元。

  一、鱼苗繁育

  青、草、鲢、鳙、鲤鱼是州内主要的传统养殖品种。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没有掌握繁殖技术,靠长途贩运解决鱼苗来源。1959年提出“鲤鱼挂帅,青、草、鲢、鳙结合,就地繁殖,就地培育,就地放养”的方针,采取天然采卵与人工孵化并举,发展鱼苗生产。人工繁殖鲤、青、鲢、鳙鱼苗先后获得成功,从此结束鱼苗依靠外地调入的漫长历史。1958-1995年,在国家、湖南省水产局的支持下,先后兴建国营鱼苗鱼种场(站)13处,面积47.5公顷。另有大中型水库配套鱼种场10处,面积23公顷;集体鱼苗鱼种场10处,面积11.7公顷,形成以国营苗种场为主体的鱼苗鱼种繁育基地。此外,建有特种水产养殖场1处,占地5亩,养殖水面2.8亩,先后引进繁殖推广了中华鳖、美国青蛙、云斑鲴、斑点叉尾鲴、彭泽鲫的养殖技术。特种水产养殖的苗种在满足州内供应的基础上还销往四川、重庆、湖北、浙江等地。

  二、稻田养鱼

  据考,湘西自治州稻田养鱼始于唐代,民国时期已遍及全州境域,但饲养管理粗放,科学技术落后,多属“春放苗,秋吃种”的传统养殖方法,亩产7~8公斤。

  1965年,湘西自治州被列为湖南省“稻田及塘、库养鱼区”,重点发展稻田养鱼。80年代,稻田养鱼推广“垄稻沟鱼”和“沟凼模式化养鱼”,开始改变了“人放天养,广养薄收”的传统养鱼习惯。“沟凼模式化养鱼”主要工程在开沟挖凼,沟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3%~4%之间,工程量不大,投资不多,效益好,群众易于接受。

  “九五”至“十五”期间,重点开发稻田模式化养鱼和鱼稻双千工程。主要措施是:“坚持六改”,做到“六到位”。六改:改传统平板式养鱼为田凼沟模式化饲养,改单一品种为多品种合理混养,改投放水花为投放大规格春片或夏花鱼种,改投放常规品种为投放优良品种,改单一生产成鱼为成鱼和鱼种同步饲养,改人放天养为人工投精养。六到位:领导办点示范到位,计划落实到位,资金筹集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种苗供应到位,工程质量标准到位。“双千”工程即亩产稻谷1000斤,渔业产值1000元的稻田鱼稻工程。继之又发展成为在“双千”工程基础上的争取田埂栽种瓜菜果增加收入1000元的“三千”工程。2001年,此工程在凤凰县齐良桥乡三里湾村、吉首市矮寨镇阳孟村、花垣县窝勺乡窝勺村等12个乡镇、17个村、39个村民小组、738户农户中实施,总计投入资金116.7万元(其中州财政80万元),投工4.54万个,建成永久性鱼池764个,完成稻田高效生态渔业面积1008亩,投放大规格鱼种1.7532万公斤,田埂栽优质果树苗1.93万株,鱼池堤上种瓜豆、菜、生姜等,10月上旬,经省、州专家组随机抽样验收3县市3个试点共6.1亩稻田,共产鲜鱼729公斤,稻谷2876公斤,平均亩产鲜鱼119.5公斤、稻谷587公斤;渔业产值6683元,稻谷产值2989.8元,亩均1095元、610元,加上瓜菜总产值达13347.8元,亩均2192.6元,收到较好的效果。2005年,在全州55万亩稻田养鱼中,模式化稻田养鱼发展到7.9万亩,占稻田养鱼总面积的14.3%。

  三、池塘养鱼

  清宣统元年( 1909)《永绥厅志》载:“苗人喜食酸鱼,于山谷中潴水为塘,购汉人鱼秧蓄之,多鲩(即草鱼)、鲢二种,富者雇苗童数人剁草以饲,有蓄至数十斤者。”民国时期,境域池塘养鱼已较普遍,尤以城镇郊区为多,养殖品种由单一的鲤鱼发展到以鲤为主,兼及青、草、鲢、鳙、鳊鱼等多个品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池塘水面增多,池塘养鱼得到相应发展。1985年,各县城镇郊区出现“挖田改塘”养鱼热,全州10县市郊区挖田改塘1145公顷,其中龙山最多,达366.7公顷。1995年,全州8县市池塘养鱼1257公顷,占可养水面78.9%。2000年,在国家渔业局支持下,6月6日从上海空运20万尾罗氏沼虾苗种至州,投放在10亩池中饲养。4个多月后,经验收亩均产虾98公斤,共创产值7.8万元。

  四、水库养鱼

  1950-1956年,州内第一批小一、小二型水库建成问世。因没有经验,水库很少养鱼,水库水面基本任其荒芜。1965-1980年,州境建成中型水库11座,小一型水库增至124座,小二型水库增至609座,山塘1.5306万口,水库水面增至5200公顷。随着水面的增加,逐步解决水库养鱼的栏设配套和水库深水捕捞技术等问题,引进“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使水库养鱼步入正轨。1995年,全州有中型水库18座,小一型水库126座,小二型水库610座,水库水面6253公顷,占全州总水面3.3606万公顷的18.6%,普遍实行了库鱼的饲养。

  水库渔业的经营管理,采取水库管理单位独家经营、联产承包经营、库区群众集资入股统一经营等方式。对大型垮界水面如凤滩水库采取统一规划,按县划界,分割经营的方式,使水库渔业生产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了充分利用大水面养殖,专家认为进行银鱼移植是最有开发潜力的主要项目。2002-2003年,湘西自治州在凤凰县长潭岗水库6000亩水面开展银鱼移植试验,共投放银鱼卵2100万粒。2003年开始捕捞,一次捕捞达15吨,产品达无公害食品要求,体色纯正,规格整齐,全部外销,创产值60万元。这标志着湘西自治州银鱼移植试验已获成功,为湘西自治州大水面全面推广银鱼移植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

  五、网箱养鱼

  州境内网箱养鱼由州畜牧水产局水产工作者1980年在古丈县罗依溪茅坪库湾水域试验成功,引起各级政府和库区群众的极大兴趣,得到迅速推广。1982年,州境网箱养鱼掀起高潮。古丈、保靖、永顺、吉首等县市的50多个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人,在凤滩库区投入资金30万元、木材1万余根,发展网箱养鱼3.024万平方米(1080口网箱),占湖南省网箱养鱼面积的22.5%。其中古丈县占全州网箱养鱼面积的63.66%。1984年,在总结网箱养殖鲢、鳙鱼的基础上,发展网箱养殖罗非鱼、鲤鱼、草鱼、鳊鱼等给食性鱼类获得成功,为州内发展网箱养殖优质鱼类总结了有益经验。经过10多年的起伏发展,网箱养鱼技术在州内的一些水库得到推广。2003年,重点推广斑点叉尾鲴、鳜鱼等名优鱼类网箱养殖。2004年,全州共发展网箱养鱼5860口、11.34万平方米,产鲜鱼2135吨,为湘西自治州农民增收,特别是库区渔民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箱养鱼大户不断涌现。如吉首市河溪水库养殖户孙志全,2002年发展网箱40口,年产鲜鱼4万公斤,获利10万元。是年,永顺王村镇渔民成立了州内第一个养鱼协会,发展会员64户。该协会成立后,一是解决会员的贷款问题,以协会牵头,到银行申请贷款用于购买网箱、鱼种、饲料等;二是抓鱼苗鱼种及网箱、饲料、鱼药等渔需物资供应;三是推广科学养鱼技术,搞好防病治病。在协会的带动下,王村网箱养殖名优鱼类得到迅速发展。渔业大户的出现和养鱼协会的产生,标志着州内一个渔业产业化的新时代已经降临。

  六、流水养鱼

  州境流水养鱼有坑凼流水养鱼、溪河流水养鱼和地热温流水养鱼三种。坑凼流水养鱼,即利用门前屋后空地,挖一坑凼用竹笕或塑料水管将山上溪水引入凼内,任其自流排灌。每个水凼内放养鲤、草鱼20~ 30尾。坑凼周围种上冬瓜、南瓜之类的藤蔓植物,搭成荫棚,每天投喂青草、瓜菜、糠饼等饲料,年底尾重2~2.5公斤。一般一个坑凼产鱼20~50公斤。溪河流水养鱼,即利用溪河大坝流水,在河畔修建流水养鱼池。由于鱼种和饲料的需要量大,投入成本多,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大,故推广有限。

  “十五”期间,吉首市、凤凰县先后在峒河、沱江部分河段建立渔业生态保护区和禁渔区,进行鱼种鱼苗人工放流,使峒河、沱江等溪河的鱼类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七、江河捕捞

  泸溪县浦市镇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渔具陶网坠表明,湘西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从事江河捕捞渔业。花垣县龙潭大坪村出土的西汉单、双鱼铜铣证实,汉代以前湘西自治州境江河捕捞业已有一定发展。明清时期,泸溪、花垣、保靖、古丈等县的捕捞业已相当发展,形成了众多的捕捞队伍。民国时期,以鸬鹚、网具为主的江河捕捞队伍更加庞大,泸溪县浦市、麻溪口、上堡、潭溪,乾城县(今吉首市)河溪,永绥县(今花垣县)茶洞,龙山县里耶、隆头,保靖县迁陵,永顺县王村,古丈县罗依溪,为州境渔民的主要定居点。20世纪40年代,时局动荡,抓丁拉夫、匪患骚扰,交纳“官鱼”等苛捐鱼税繁多,以船为家、以鱼为业的渔民苦不堪言,有的渔民不得不放弃祖传家业,另谋生活出路。

  1956年,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现渔业合作化的指示精神,全州106户、专业渔民480人(其中劳力320个,渔船200只),副业渔民480人及渔船130只,分别就近参加农业社。1959年3月,将州内原本并人人民公社的渔业社改组为人民公社渔业大队,单独核算,专门从事捕捞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渔民返回公社务农,江河捕捞产量下降。1979年恢复州县畜牧水产局,建立渔政管理机构,对渔民重新登记,并发放“三证”(捕捞许可证、渔民证和渔船牌照),归口畜牧水产局管理,改进捕捞网具,安置陆上定居,开展养殖、捕捞和多种经营,捕捞产量逐年恢复上升。

  州境渔具、渔法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据调查渔具、渔法有25种之多。其中网具类有:撒网、扳罾、系网、盖网、笼网、抬网、赶网、刺网、拦网、张网;钓具类有:垂钓、挂钓、砣钓、卡钓;古老渔法有:锤击、装篙、赶白、踩火塘、装鱼梁、霖渔、鱼筛、鸬鹚、水獭、捉团鱼等。70年代,引进“赶、拦、刺、张”联合渔法,解决了深水捕捞难题。尼龙、化纤的发展,取代了历史上沉重的麻质网具,使州境渔具渔法大有改进。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