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概况——工业(一)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五章 工业

  绵延起伏的武陵山脉见证了湘西工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自治州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生产,从单一型到门类齐全,成为全州财政的支柱产业。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50年代始创近代工业

  湘西自治州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竟是近代工业的空白区,仅有传统手工业。1950年春,各县人民政府在剿匪反霸、建立政权的同时,着手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鼓励发展个体手工业,全州专业手工业人员由1949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1952年的9000多人。同时陆续创办一些国营小型工业。1950年4月至1952年1月,州境10县兴办国营或公私合营小火电厂11处,发电机容量10~50千瓦;兴办印刷厂、造纸厂、大米加工厂、伞厂、农具厂、织布厂、硫黄矿等企业,是为近代工业之始。到1952年底,州境10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6户,总产值809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占10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9%。

  1953年,国家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1954年,湘西苗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22万元,兴建地方国营桑植利必溪铁厂、吉首150千瓦火电机组和泸溪麻溪口煤矿,三个项目都于1955年春建成投产,成为当时州境骨干企业。长沙启新、大中机械厂(私营)西迁吉首,于1955年改建成州属地方国营吉首通用机械厂。1956年,创办州属吉首酒厂和龙家寨煤矿。在此期间各县还办了一些农具厂、烟厂、陶瓷厂、造纸厂、铁厂。“一五”期间,国家累计对湘西自治州工业投资192万元。到1957年,全州工业企业发展到62户,工业总产值2052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1.5倍,平均每年递增30%;国营工业固定资产由1952年的43.3万元增加到1957年的156. 98万元,增长2.6倍。5年中全州国营工业企业共上交财政利润320万元。

  1958年10月,在“以钢为纲”全面掀起工业大跃进的热潮中,州、县、社、队四级大办工业,门类包括电力、煤炭、冶金、机械、轻工、纺织、建材、森工、食品加工等,性质有国营、集体和社队。全州工业虽出现一时的“昌盛”,但因脱离实际,违背科学,严重亏损,不久大都下马,所保留的如永顺纱厂、保靖植物油厂等,为当时的骨干企业。

  二、60年代工业全面调整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及自然灾害的影响,1960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春,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湘西自治州县以上国营工业,经过1961-1962年的“关停并转”,由135户压缩到80户,职工由1.1752万人精简至5172人。1963-1965年间,围绕农业办工业,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州内集中兴建了泸溪磷肥厂(州洗溪磷矿)、吉首750千瓦火电机组,新建吉首纸厂,各县还巩固提高了农机厂、陶瓷厂、织布厂。通过三年调整,工业开始回升。1965年全州工业总产值3853万元,比1962年增长38. 4%;实现利润4.9万元,扭转了连续4年亏损局面。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运动在全州迅猛开展,工业受到严重影响。1969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仅为4926万元。

  三、70年代一批基础工业迅速兴起

  70年代初,州内国防“三线”建设开始进行。为保证国家“三线”建设顺利实施及发展湘西自治州经济,国务院有关部委和湖南省革命委员会重点帮助湘西自治州兴建了一批电力、煤炭、化工、机械、水泥等基础工业,为加快全州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1979年,全州火电、水电装机总容量9. 5545万千瓦,较10年前增长近10倍。1978年,全州国有煤矿发展到15个,社队煤窑153个,年产原煤45.3万吨,比1969年增长10倍。这些电力、煤炭工业的建成,为发展湘西自治州工业提供了动力保障。全州先后建起7个氮肥厂,年产合成氮能力5万吨:泸溪浦市磷矿,年产磷矿15万吨;州七O化工厂,年产硝氨炸药4000吨;州七一化工厂,年产烧碱1200吨(后改造为3000吨)。这些厂矿的建成,为后来化学工业在州内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机械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州属吉首通用机械厂改为吉首机床厂,以制造和修理机床为主,用以武装公社农机修理站;各县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并出了不少名牌产品。1979年,全州机械工业总产值3188万元,比1969年增长7倍多。这一时期,州境水泥厂发展到12户,年生产能力由1969年的3000吨增加到1979年的15万吨。还新建了龙山、桑植卷烟厂,年产卷烟3万大箱。州塑料厂、州船舶修制厂、州汽修制厂等相继建设投产。大量企业的兴办,使全州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增长。1979年,全州工业总产值2.04亿元,较1969年增长3.1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0年的21.1%,上升到35. 9%。

  四、80年代改革开放加快了全州工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湘西自治州工业驶入快速高效发展轨道,新建扩建了一大批骨干企业。电力工业,新建了装机5000~10000千瓦的水电站10处。1989年全州水电装机总容量达14.9977万千瓦,比1979年增长1倍多。烟草工业,扩建了龙山、桑植卷烟厂,新建了凤凰、永顺卷烟厂,生产能力由1979年的3万箱增加到1989年的46万箱。酿酒工业,扩建了一批酿酒厂,新建了啤酒生产线,全州饮料白酒产量由1980年的0.57万吨,增加到1989年的1.62万吨,增长1.84倍。纺织工业,新建了吉首纺织印染厂,改造扩建了10户企业,全州纺织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373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4619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化学工业,通过改造扩建,加快了由原料型向加工型转变,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1989年与1980年相比,全州化学工业产品由14种增加到31种,总产值由2384万元增加到7153万元,实现利税由2万元增加到2081万元,开始成为全州工业支柱产业之一。冶金工业,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狠抓技术改造,10年来得到很大发展。从1980年至1989年,全州冶金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由220万元增加到2253万元,产品由5种发展到18种,总产值由125.9万元增加到1335万元,利润由6.78万元增加到394.9万元。建材工业,水泥企业淘汰了高能耗的旧式立窑,更新为机械立窑,全州水泥生产能力由1980年的17.8万吨扩大到1989年的50万吨,水泥标号由325#提高到625#。二轻工业,通过对44户企业的技术改造,改变了设备简陋、技术较低、生产规模较小的局面,开始形成加工门类比较齐全,产品质量较高,颇具规模的生产体系。

  80年代,湘西自治州工业共开发各种新产品97个,其中填补国内空白的有9个,省级新产品45个,州级新产品43个;创部优以上名优产品24个。1989年,全州工业总产值12.9亿元,比1980年增长2.71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57.6%;全州国营预算内工业,1989年实现利润4752.7万元.10年累计实现利润1.57605亿元;全州工业上交国家税金,由1980年的2062万元猛增到1989年的1.7144亿元,增长7.31倍,10年累计上交税金8.59亿元,比10年内国家投入的技改资金3.66亿元多1.35倍;全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由1980年的2.1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6.34亿元。

  五、90年代在迈向市场经济中艰难前进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适应这一伟大变革,进入90年代以来,湘西自治州工业围绕市场,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增强后劲,提高科技,在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深入的工作。进入“九五”以后,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工业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改革与脱困的任务更加艰巨。

  国有企业在转换机制中,生产经营困难加剧。改革开放以来,湘西自治州工业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多数国有工业企业“散、小、差”,经不起市场经济风浪的冲击。一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全州130户县以上国有工业企业负债30亿元,资产负债率84.2%。到1998年,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不得不用拖欠税金、电费、银行利息或削价倾销的办法组织生产,累计欠交税金1.5313亿元、电费2.051亿元、银行利息1.294亿元。二是人员包袱沉重,分流安置难度大。按全州工业生产能力,如正常开工,也只能上岗时有职工的60%。人员分流安置问题成为工业企业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最大的、最首要的、最迫切的问题,也是各级各部门各企业最头痛的问题。三是电价过高制约了生产的正常运行。全州高能耗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34.7%,其中,电解锰、硅锰合金、黄磷生产能力分别占湖南省的80.2%、74.7%、65.6%,但却享受不到省内高能耗重点企业的优惠电价。与周边的贵州铜仁、重庆黔江、湖北恩施等民族地区比较,湘西自治州的电价高出以上地区均价的44%。电价过高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越来越危及高能耗企业的生存,全州46户高能耗企业,到1998年已停产或半停产31户,下岗职工7414人,分别占全州高能耗企业和职工总数的67.4%和47.6%。四是产品竞争能力弱,严重制约工业的持续增长。1995年全州107种工业产品中,就有69种滞销。1998年,全州调度的65种主要产品,畅销的仅有7.7%,平销的36.9%,滞销的高达55.4%。国有工业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结构怎么调”、“机制怎么活”等问题相对突出,急需解决。

  主动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湘西自治州工业中的民营经济,起步较晚,1980年,民营工业仅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0.62%,到1990年也仅达15.51%。民营经济,在许多方面具有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从90年代初,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就把发展民营工业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主动调整所有制结构,制定扶持民营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1998年,全州已组建企业集团4家、租赁承包47家、股份合作制改造19家、收购拍卖9家、分体经营39家、一厂多制24家、托管经营2家、进入破产程序16家,改革改制面81.4%。是年,民营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上升到45.09%。1998年与1990年相比,全州工业总产值由13.07亿元上升到54.9亿元,增长3.2倍;其中民营工业由2.29亿元猛增至17.55亿元,增长6.7倍,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显而易见的。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全州以“改造”和“改革”两手,在调整结构上大做文章,培育支柱产业,实施集团战略,1995年基本形成以食品、烟草、轻纺、冶金、化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是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6.47亿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67.3%;实现利税4.93亿元,占全州工业利税的91%。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品牌优势,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经过几年努力,湘泉酒、酒鬼酒、东方牌电解锰、三立牌锌锭、喜阳牌皮蛋、老大哥卷烟等产品,不仅成为名优产品,而且具有规模优势。

  六、2000年以后全州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后,全州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意识,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建设,提高协调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积极调度经济运行中电、油、运输、原材料和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克服各种困难,使全州工业经济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发展工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湘西自治州工业经济之所以大步前进,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州委、州政府领导思想解放,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前沿。湘西州经济要发展,出路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关键在工业。必须以推进工业化为核心,用工业化的手段来开发农业,用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为城镇化提供主要的产业支撑。为此,州委、州政府确定了“工业立州、工业强州”的工业发展战略,突出工业在经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工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产业建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湘西自治州工业具有做大做强的资源优势,更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大开发战略,确立了湘西开发50个产业项目以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将目光锁定在优势特色产业上,重点突出锰锌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湘西开发50个产业项目以及重点工业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1-2005年,全州工业总投入突破60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54项,技改累计投入42亿元,年均增长17.7%;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年中共申报国家、省重大产业专项6项,省科技创新项目4项;新增生产能力发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7.9亿千瓦时;争取优惠电价4.7亿元;湘西地区开发产业项目贴息资金和引导资金突破1亿元。园区经济效益开始凸显,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坚持以全面发展为主题,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两个置换”为主线,认真按照“统筹兼顾、规范运作、因企制宜、积极稳妥”的方针,采取联合、兼并、租赁、出售、破产、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对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革、改制,并在改制过程中严把财务审计、清产核资、评估确权、产权转移及资产管理关,基本实现了资产变现价值最大化、改制费用最低化、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最佳化。通过改制,精简了人员,盘活了资产,引进了资金,提高了效益,一批重点企业焕发了生机。2005年,全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1家,比2000年底的178家减少107家。

  工业强乡强镇建设正式启动。为了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领域,重视发展乡镇民营工业,逐步建设一批工业产值过亿元的乡镇,建设发展一批工业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骨干民营工业企业,2005年,湘西自治州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工业强乡强镇的意见》(州政发[2005]28号),重点确定22个工业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乡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10月,州给22个工业强乡强镇建设解决120万元项目前期费用,支持3年,县市配套安排资金。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5年,全州完成工业总产值91.5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5%;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67.3%,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33.01亿元,年均增长9.8%;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6.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07亿元,年均增长9.4%;全部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8亿元,累计产销率99.79%;实现工业出口创汇1.48亿元,是2000年的4倍;工业提供的财政收入7亿元,比2000年净增3.1亿元,年均增长12.4%;矿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等成为全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诚然,湘西自治州工业经济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业规模逐渐壮大,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三是资源瓶颈制约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四是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但需进一步优化。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