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概况——贸易(二)

2012年05月04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二节 对外贸易

  一、洋行买卖

  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商人纷纷进入湘西,设立商行,从事国际贸易。从事国际贸易的商行亦称“洋行”,主要以洋油、洋面、洋布、洋钉、洋碱等洋货交换湘西的桐油、茶叶、生漆、朱砂、水银等土特产品,尤以桐油最负盛名。

  据原国立商业专科学校教师张振莘所作《抗战期间湘西桐油产销调查》载:“桐油为我国特产,历年输出数量恒在百万担以上,在国际贸易中实居重要地位。据海关统计,湘西桐油占出口总值4.9%,位列全国第六。民国二十四年(1935)更增至七千三百三十七万九千元,占出口总值10.4%,跃居全国首位。抗战军兴后,国土沦陷不少,出口货物大减,桐油更为我国最重要之出口货品,政府且加以统制。”“据湖南经济调查所统计,湖南省桐油产量约为六十万担”,“湘西二十一县桐油总产量为四十二万零五百担,占全省总产量百分之七十以上。湘西桐油之重要,可见一斑。”该调查报告还说:“桐油出口多为洋商自行经营或为接受洋商之委托而代理。湘西桐油出口,多为美商所经营,以常德施美洋行为最大,设有炼油厂,将收买的毛油加工提炼,其储油池可储炼油或毛油千吨之多;生利洋行次之。由华商代理洋行业务的亦有十余家之多。洋市经营桐油以聚兴诚银行国外贸易部经营的为最大,其受洋商委托经营的亦有三四家之谱。”当时州境10县桐油集散的主要地点有浦市、泸溪、所里(今吉首)、王村、永顺、保靖、永绥(今花垣)、茶洞、桑植、大庸(今张家界永定区)。

  王村历史上是个桐油集散市场。王村巨商黄有成在最盛时期,自称“手里有银元十万元,河里有桐油四千桶。”抗战时,王村有12户巨商,号称“四盛”  (裕盛、大盛、川盛、荣盛)和“八大号”(黄有成、张永发、顺记、同昌顺、杨宏胜、张义和、彭义丰、德记)。他们全是同洋行做生意,把收购的桐油和其他土产,卖给常德“义瑞洋行”、“齐来洋行”、“安利英洋行”;买进的日用工业品也多是向这几家洋行及其买办商号采购,这些巨商实际上是洋行设在王村收购永顺、保靖、古丈等地桐油土特产和倾销洋行工业品的“代庄”。

  经过8年抗战,又爆发3年内战,土匪横行湘西,田园荒芜,市场萧条,桐油出口日益萎缩。王村巨商黄有成被官匪勾结勒索至死。1949年3月“湘西事变”,土匪抢劫沅陵、浦市、王村,富商巨贾纷纷破产,洋行出口贸易宣告结束。

  二、外贸统制

  随着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彻底肃清了西方国家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和各种特权,接管了帝国主义企业,没收了官僚资本,收回了长期被帝国主义霸占的海关,实行了对外贸易国家统治,即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领导、控制和调节。1956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国对外贸易都由对外贸易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由外贸各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由于美国的封锁禁运,州境桐油土特产品出口数量甚微,1961年外贸采购总值仅145.86万元,1965年为294.50万元,1967年下降至148.95万元。

  1974年,针对当时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况,外贸部着手研究和改革外贸体制。这一改革,促进了湘西自治州对外贸易的发展。1975年外贸采购总值增至375.79万元,1980年更增至949.20万元。1983年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到1100万元,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19%。出口商品先后有85种,但多为桐油、茶叶、苎麻、生漆、黄牛、山羊等农副土特产品,传统出口矿产品仅有朱砂、水银。20世纪80年代初新开发的出口创汇新产品有:电解金属锰、重晶石粉、硅铁合金、硅锰合金、优质氧化锌、锌锭、铝锭、大理石、白水泥、滑石、紫砂陶器、水冲石砚等产品。

  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虽有发展,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甚大,某些传统产品失去传统优势,新开发商品还未形成拳头。比如传统产品桐油,1960年曾经出口855吨,是当时主要出口商品,此后质量逐年下降,金色桐油风光不再,以致停止出口。湘西黄牛是祖国良种牛之一,也是湘西自治州的传统出口产品,1982年曾出口5305头,此后逐年减少,主要是培育不力,品种退化,产量下降,体形矮小,出口活牛降至1200头。

  三、扩大开放

  1984年10月,湖南省第一次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后,湘西自治州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加强对外经济贸易领导,统管全州对外经济贸易工作。全州对外经贸系统干部职工切实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国际市场需要,扩大出口商品收购,先后建立15个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7年州境10县市外贸收购总值达到4204万元,比1983年增长2.82倍。

  1988年7月,经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申报,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湘西自治州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正式成立,享有进出口经营权,开始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1989年州境8县市出口商品总额7715万元,出口额占全州工农业总产值的5.23%,出口商品由原来的36种增至80种,其中工矿产品占出口总额的66%。电解金属锰年产量达到8000吨,成为州里出口拳头产品。这年自营出口101万美元,自营进口46万美元,出口商品远销11个国家和地区,1100多吨柑橘直接发运苏联。1990年出口苏联和东欧的牛肉达1360吨,柑橘1200吨。此后坚持“大外经、大外贸”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出口商品由以农副初级商品为主转向工业制成品为主,形成以锰制品、磷制品、医药制品、铁合金为主的出口格局。1995年州境8县市出口供货1.2亿元,自营出口创汇622.6万元。但是许多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亏损十分严重,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现象。

  1996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外汇管理全面并轨,出口退税下降等有关外贸政策,外贸企业被全面推向市场;同时生产企业赋予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政策放宽,可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湘西自治州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树立大外贸、大出口观念,着力培育新的出口创汇增长点,帮助29户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2户企业获得供港经营权,抓住东方锰业集团、振兴化工厂、喜阳食品工业集团等重点企业,突出电解锰、冻猪肉等重点出口商品,实行出口名牌战略,先后创立“东方牌”电解锰、“喜阳牌”皮蛋、“湘泉酒”、“酒鬼酒”等名牌商标,稳定香港、日本、德国等重点市场,保障全州出口创汇的持续增长。2000年州境8县市自营出口创汇达到4506万美元,对外贸易超常规发展,由原来排列湖南省地市的第十三位跃居第五位。其中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占湘西自治州出口总额的90%以上。与此同时,多管齐下,盘活外贸企业,主要是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外贸企业走国际化、规模化、实业化的道路;加强企业管理,实现效益、创汇、利润目标。1999年8户运转外贸企业整体实现利润100万元,实现10年来运转外贸企业第一次净盈利。

  四、走向世界

  进入新世纪,湘西自治州抓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对外贸易合作局(招商合作局),并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2001年,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增加到41户,有实绩的进出口企业26户,进出口国别增加到19个,分布在亚、欧、美三大洲的国家和地区。当年争取国家西部地区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1300万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30万元,兑现出口贴息211万元,出口退税4135万元。国际海运集装箱运输在吉首火站顺利开通,湘西自治州的外贸经营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和贸易渠道的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大外贸的发展格局、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基本形成。

  2002年,由于主要出口产品国际市场大幅下跌,州内主要出口企业多数长时间停产,出口创汇形势极为严峻。为扭转不利局面,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加大支持,加强服务,狠抓外贸出口工作,围绕出口退税、出口贴息、西部促进资金、市场开拓资金等出口政策的争取,累计争取资金1056万元,并使西部促进资金1300万元及时下拨,促进了全州进出口业务的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019万美元,其中出口6930万美元。

  2004年,湘西自治州外贸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州境8县市合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5亿美元,其中出口1.49亿美元,进口9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9%、68.1%和405%,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出口自1989年开展外贸自营进出口以来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跻身湖南全省出口过亿美元的6市州行列,出口业绩稳居湖南全省14个市州第五位。57户外贸出口企业实现出口退税1.0961亿元,占湘西自治州财政收入的11.3%,扣除地方财政负担959万元,实际为湘西自治州财政争取中央财政支持1.0002亿元,占全州财政收入的10.3%。花垣、保靖两县加大外贸工作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04年,花垣县出口创汇4219万美元,保靖县出口创汇2131万美元,被湖南省政府定为全省出口创汇十大基地县市。出口创汇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巨大,花垣县依靠工业出口创汇,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出口,2004年全县人均出口创汇达到16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48亿元,比2003年增长42.8%,经济增长速度一跃而入全国百强行列,列全国第27位。

  2005年,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取消出口创汇退税、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情况下,湘西自治州商务部门积极应对,调整生产经营,保持了外贸运行的持续平稳发展。州境8县市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05家,新增12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30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6%;进口236万美元,同比增长140.8%,增幅居湖南全省第二。全州累计贸易顺差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这一年,吉首市外贸出口增幅达到12%,与花垣县同列“2005年湖南省外贸出口十强县(市)”名单。同年民营企业出口强劲,全年民营企业出口8353万美元,占全州出口总值的54%,同比增长40%,民营企业出口已占湘西自治州出口贸易的半壁河山。与此同时,进口贸易大幅增长,从国外进口氧化锰矿石成为湖南全省外贸运行的新亮点,在湖南省进口总体下滑3.52%的情况下,湘西自治州却以140.8%的进口增长率而列全省第二。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