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家界导游网 官网认证微博开通 >>>
第二节 旅游景点
湘西自治州有着众多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熠熠生辉的人文景观。自1985年猛洞河风景区对外开放以来,至今已陆续正式对外开放的主要景区(点)有:
一、凤凰旅游区
凤凰县地处湘黔边陲,境内千山万壑,森林茂盛,溪河交错,溶洞棋布,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加之历史上为湘西政治军事重地,所以名胜甚多。
(一)凤凰古城
始建于宋朝,原为五寨司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辰沅靖道由沅州(今芷江)移驻于此,开始扩建道城和凤凰厅城。古城周长2公里余,城墙高5.7米,顶宽3.7米,设东南西北4门。门楼巍峨,城池依山傍水。城内街巷全系红色石板铺砌。沿河(沱江)一带民居的吊脚楼别具情趣。旧时,凤凰有“东岭迎晖”、“奇峰挺秀”、“南华叠翠”、“溪桥夜月”等八景。现在,东、北城门及门楼保存完整,并有半壁城区与之相连。文庙大成殿、天王庙、城隍庙、关帝庙、万寿宫、朝阳宫等古建筑依旧完好。古城内有中华民国内阁总理熊希龄及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城郊东门外有听涛陵园,沈从文先生的骨灰就安葬在这里。城南郊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该园东北临沱江,呈弧形环抱古城。公园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5公里,有大小山头46座,井泉21处,总面积776公顷,最高海拔568米,古谓之“南华叠翠”。此园群山竞秀,草木繁茂,静谧幽雅,实为避暑休闲胜地。园内有珍奇树种水杉、银杏、珙桐、香果等;名贵药材有天麻、灵芝、人参、党参、白味莲、野百合等;还有林麝、灵猫、野羊、野兔、穿山甲、长尾雉、相思鸟等珍禽异兽;有虎尾峰、冷风坳、芙蓉台、金钩挂玉、魁星阁、文昌阁、观景山、观日台、饮虹井、南华禅林等著名景点。
凤凰古城被中外游客赞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旅游风景区,属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被国家评定为“中国9个最值得游览的古镇”之首。
(二)南方长城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蜿蜒于贵州铜仁、湖南凤凰、吉首、花垣、古丈、保靖等县境内,全长约300余公里。其中凤凰段约150公里,由838处城堡、哨卡、营汛、碉堡等组成,清时曾驻军1.2万多人,用于镇压苗族起义反抗斗争。目前保留下来的各类遗存尚有506处,长城13.2公里,保留比较完整的有王坡屯、全胜营、黄丝桥等处。黄丝桥被称为“完美的艺术杰作”,是目前国内保留最完整的古城,有和育门、实城门、日光门和3座炮台、300多个箭垛。城内有十字形的古街道。街两边是兵勇住房、马厩、衙门、演武厅和关帝庙等。清代,城中驻有参将、都司等统领和马步兵200余名,为南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处重镇。1983年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奇梁洞
坐落于凤凰七良桥村,距凤凰县城5公里。洞门高56米,宽32米,洞深6230米,溪水穿过洞穴4200米。洞中有山,山顶有洞,洞内有楼,楼外又有楼。洞内钟乳石星罗棋布,光怪陆离,景色万千。洞中有古战场、画廊、天宫、龙官、阴阳河五大景区,大小景点37处。天宫中之观音、老君、仙女、罗汉等石像应有尽有;龙宫中那张牙舞爪的黄龙石像,惟妙惟肖。两处绝景令人惊叹:其一为雨洗新荷。一朵硕大的荷花倒悬于溪河一侧,形若落伞,直径1米余,瀑流泻于荷花之上,终年不断;其二为画廊尽头。白茫茫、雪皑皑的大地上,朵朵莲花盛开。远处烟雾朦胧中,一钟乳石呈轻弹古筝状,似闻仙乐缭绕,令人神往。
猛洞河旅游区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境内,处于张家界机场与贵州铜仁大兴机场之间,1828、1801省道二级公路在这里交汇,长(沙)渝(重庆)大通道即319国道从景区南部穿过,焦柳铁路纵贯景区南北。景区总面积640平方公里。境内秀丽的水光山色,迷人的风土民情,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便捷的交通,使猛洞河成为湖南省7大重点景区之一,列为湖南省向世界推介的4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被人们赞誉为湖南西部的风景明珠。2004年,猛洞河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猛洞河风景区由王村、老司城、不二门、猛洞河和小溪原始次生林五大部分组成。人文景观以王村古镇和老司城为主,自然景观以猛洞河、不二门、小溪原始次生林为主。这些地方的风光原始天成,浑然一体,构成奇妙的大干世界,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有人说猛洞河是一首诗,漫步王村五里石板街,涉足土司王故都,可以读到它悠悠的沧海神韵;有人说猛洞河是一幅画,搏浪百里峡谷,游览平湖风光,可以领略到三峡的神奇;有人说猛洞河是一杯酒,清冽醇厚,使人感受到微醺的浪漫惬意。
(一)王村镇
是一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名镇,西汉时为酉阳县治所,古有“酉阳雄镇”、“蜀道通津”之称。现为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是游客进出猛洞河旅游观光的主要集散地。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古色古香,两旁的吊脚楼鳞次栉比,王村瀑布气势磅礴,附近的太平桥、牛角岩、小八阵图、兰花洞等景点风光迷人。因著名影片《芙蓉镇》在此拍摄,王村又被人们誉为“芙蓉镇”,不少游人都要到此来尝尝刘晓庆(原型为胡玉音)的米豆腐。镇内馆藏的溪州铜柱,是后晋天福五年(940)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仕愁争战盟约的历史见证。柱重5000斤,通高4米,入土2米,镌刻盟文于其上,迹深数分,八面皆颜体。该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土家族苗族的重要历史文献,是猛洞河景区的一大重要景观。
(二)老司城
又叫福石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猛洞河漂流起点哈妮宫上游。据《永顺县志》载,这里是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故都,有800多年的历史,昌盛时期“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施铎作诗云:“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介绍了当时这里的富庶热闹及土家族摆手作舞的盛况。自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后,这里才逐渐冷落萧条。现在这里的文物古迹如祖师殿、彭氏宗祠、古墓群、石坊、石碑等有数百处,有土家族“露天博物馆”之誉。是游客寻幽访古览胜的最好去处。
(三)不二门
位于永顺县城南1.5公里处,是猛洞河风景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属国家级森林公园。园内分布着培英塔、八阵图、温泉、洗心池诸景。进门处,两厢峭壁上倚下空,斧凿无痕,自然天成,故有“天凿石门”之称。门内石壁兀立,古人摩崖石刻遍布于其上。幽篁修竹中有一巨石,形若古佛,人称“观音岩”。岩下有观音庙,终年香火不熄,是州内的一大佛事盛地。不二门温泉恒温40℃,前来沐浴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览胜探幽、温泉疗养的佳境。
(四)猛洞河漂流
猛洞河以“天下第一漂”著称于世。2005年被评为全国六大“中国最佳漂流胜地”之一。沿河两岸,百里狭谷,绝壁万丈,河床狭窄,滩陡流急,有险滩133处,湾道155处。河岸有飞瀑流泉,壁上古木参天,成群猿猴虫鸟,嬉戏啼鸣,更显空灵怪异。游人乘舟搏浪,闯“阎王滩”,越“鬼门关”,过“鸡笼门”,钻“鲤鱼肚”,冲“三角岩”,放“三大炮”,惊雷闪电,驰魂奔魄,处于一种有惊无险、其乐无穷的意境之中,最为中外游客青睐。
(五)小溪原始次生林
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它位于猛洞河景区南部,从王村乘船1.5小时即可抵达。总面积1.3万公顷,是天然的动、植物园。这里山峦叠翠,林海浩渺,古木藤蔓,繁茂泛绿,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26种,珍稀动物31种。中国科学院专家称之为“江南13省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而惟一幸存的天然绿色基因库”。该景观神秘诱人,是生态旅游、寻奇猎趣、度假、科研、考察的绝妙去处。
三、德夯旅游区
德夯旅游区以吉首市矮寨为中心,东到堂乐洞,西至大龙洞,南始于武山、莲台山,北到流沙瀑布,总面积190平方公里。199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省级风景名胜,
2005年获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称号。
(一)德夯苗寨
属吉首市矮寨镇管辖,距吉首市24公里。自吉首市西北行至矮寨镇后,沿溪西北行4公里即达。沿岸筒车、水碾、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风光。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围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寨中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四周绝壁,登其巅,方园景色,尽收眼底。峰侧山腰处有宽约40公顷的野生腊梅林,树高2—4米,寒冬绽花,色彩米黄,芳香四溢。自德夯左行1.5公里有玉泉门,白泉如带,垂落山头。玉泉峡口两岸对峙,玉泉溪破门而出。峡内怪石如林,造型各异。沿溪边小路右行1.5里许,至流纱瀑布。瀑布高216米,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邻德夯寨尚有椎牛界、夯峡瀑布群等景点。玉泉门山头为吉斗苗寨,崖壁高约300余米,如雄鹰展翅。吉斗寨即位于崖壁之端。崖畔远眺,景色如画。寨中,桃李花开之时,红白争艳,景色尤佳。矮寨镇前之天门山有国道319干线(旧称湘川公路)盘桓其间,此道自下而上经15处弯道始达坡顶。此山陡峭险峻,飞鸟难度。近坡头建有全国公路“第一天桥”。山顶建有“湘川公路死事员工纪念碑”及“开路先锋”铜像。仔立其旁,极目四眺,峰岭如画,民居如格,小溪如带,阡陌交通,黄绿相间,俨然一奇构巧设的天然盆景。
德夯旅游区尤以浓郁的苗族风情著称。百狮会、四月八、苗族鼓文化节、椎牛、上刀梯、跳歌晚会等大型传统民族盛会,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活动之余,去苗家单家独户做客,感受苗家原始古朴淳厚的生产生活习俗,品味德夯旅游区独特的阴米茶、五谷饭、桃花虫和“包谷烧”(酒),晚上参与跳歌晚会,令你久久地沉浸在苗寨热情好客、歌舞升腾的欢乐之中。
(二)大、小龙洞瀑布
大龙洞瀑布位于花垣县补抽乡,水流从218米高之一绝壁洞口喷出,宽20米左右,飞流直下,声若惊雷,水沫腾空,气势雄伟。遇晴日,水雾化作五彩长虹,艳丽夺目。小龙洞瀑布群位于花垣县排碧乡,处于一“U”字形山谷处。悬岩高达300~500米之间,在相距仅100米左右的悬崖上,4条瀑布飞流直下,泻入深潭,声势磅礴,甚为壮观。其中,小龙瀑布落差147米,为小龙洞瀑布群落差和水量之冠。
四、栖凤湖旅游区
栖凤湖为凤滩大坝截流后在古丈县境形成的一个高峡平湖,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与猛洞河风景区一水相连。外湖宽阔,内湖迂回,湖岸曲折,绿树成荫,小岛星罗,波光粼粼,群山环抱,郁郁葱葱,倒影摇曳,相映生辉。主要景点有双龙飞渡、九龟寻母、白龙峰、仙女峰、明月峡、石壁画廊、黄莲哭夫岩、下溪州故城、河西战国楚墓群与悬棺葬遗址等。还有长3公里的坐龙峡谷,原始幽深,古木交错;红石林景区有红彩奇石、绝壁天坑、千年古木与地下溶洞以及鸳鸯龟、望月洞、石塔等景点。
去此旅游区,可泛一小舟穿梭其间,看湖面如镜,碧波似玉,水天一色,别有一番悠闲情趣;亦可弃舟登陂,去湖心岛农家做客,品“古丈三道茶”滋味,于风土民情中寻求另一种乐趣。
栖凤湖属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红石林景点,2005年获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五、龙山旅游区
(一)乌龙山
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景区内山峦起伏,群峰竞秀,草茂林密。秀丽的皮渡河在15公里长的乌龙山峡谷蜿蜒流淌。该河清澈晶莹,两岸青山叠翠,凤尾竹绵亘丛生,如一条浓绿的天然画廊,为皮渡河增添无尽的妩媚。两岸密布溶洞200多个。其中,惹迷洞主长3公里,有前后两厅,后厅又分为左、右支厅。洞体格架内涵几乎集中国洞穴之大成,既有金碧辉煌的穹窿前厅,又有幽深敞阔、凤巢官阙的后厅;有粗犷硕壮的沉积物,也有纤细灵巧的结晶体,可谓博大精深,一步一景。洞中还发现三四十万年前的古犀牛化石;发现珍稀鱼类蓝、红两色盲鱼,是世界上继伊朗与中国云南个旧之后的第3次发现。另有鲇鱼洞。它与皮渡河相连,洞口高20余米,水深3米余,乘船进50余米,有宽阔沙洲,至鱼神官,可见体长1.6米、重30多公斤的娃娃鱼。其余洞穴均各有千秋,奥妙无比,神秘无穷,为皮渡河和乌龙山增光添彩。
(二)里耶
位于龙山县城南124公里,南连保靖县,西交重庆市秀山县,最低海拔250米,是龙山县南部酉水河畔的商业交通中心。老街区石板道光滑狭长,秦砖汉瓦吊脚楼鳞次栉比;新街区长沙路宽敞明净,灯火辉煌,领湘鄂渝边区潮流。周边土家风情浓郁。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属“龙山文化”系统。2002年4月,为配合碗米坡水电站建设工程,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对里耶战国古城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秦简牍3.7万余枚,考古界将其称为继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惊世发现。2002年11月,里耶战国古城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里耶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成为州内的一大新的旅游亮点。
六、塔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永顺塔卧,是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边省革命委员会旧址,1934年12月10日,湘鄂川黔边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军区领导机关及卫生院、兵工厂、无线电台由大庸(今张家界市)迁于此,省委、省军区设于塔卧丁家院子,省革命委员会设于雷家老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分校设于雷家新屋。1972年、1983年,革命旧址两次都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原红四分校旧址开辟为“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1981年修建于镇南土城包上的革命烈士纪念陵园及纪念碑于1988年1月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塔卧被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全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在这里,完整地保存了红军活动时期设立的各机关学校旧址以及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房间,遗存了许多红军标语和其他革命文物,反映了土家、苗、汉等各族人民当年跟随红军闹革命,粉碎敌人多次围剿,建设和保卫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和配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的英雄事迹。
七、酒鬼工业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位于吉首市北郊5里许,亦称“酒鬼酒城”,是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该园办有酒鬼文化陈列馆l座,收藏了湘西民族文化、特别是酒鬼文化弥足珍贵的资料,展现了湘酒鬼人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卓然不凡的风采。馆中设有“龙凤呈祥”、“酒鬼酒源”、“展翅腾飞”、“酒画泰斗”、“翰墨溢香”、“三泉斋”等6个展厅,是个外形美观、含量宏大的酒业生产陈列馆。2004年,该园获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八、花垣边城
边城,这一传遍四海的小镇之名,源自于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诞生于凤凰县沱江镇。14岁离家从戎,开始了长达6年之久的流浪士兵生活。花垣茶洞,是他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小镇。1934年1月1日在《国闻周报》开始陆续发表他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浪漫动人的中篇小说《边城》,顿时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沈从文因之而声名鹊起。在这部名著中,沈从文呼茶洞为“边城”,并以此为舞台,将故事情节一一地展示给广大的读者。从此,茶洞才有了“边城”的别称。2005年,花垣县将茶洞镇更名为边城镇,让边城这一历史文化经典品牌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当年,边城正式对外开放。
边城,位于花垣的西北一隅。它与渝、黔一水之隔,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它是酉水南支——花垣河(又名“北河”)的最后一个河码头,自清中叶以来,以位居要津、商贾云集、民风迥异而著称于世,是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
边城的民风民俗,也印证了《边城》所言的真实不谬。边城人尤擅长龙舟竞渡和舞龙表演。1999年,为迎接澳门回归和千禧龙年的到来,他们扎了一条99节的长龙,意味着九九大顺,舞进首都参加全国舞龙大赛,一举夺得全国民间文艺“山花杯”、“国安杯”和“金龙杯”等三项最高奖。
总之,欲品味《边城》、研究《边城》,欲奔上乡土文学创作之路,都大有去茶洞观光考察的必要。
2001年,湘西自治州文物考古工作队在茶洞发掘了旧石器的遗址遗物。他们认为“这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为让人们解读《边城》,欣赏《边城》,2003年3月,中共花垣县委、县人民政府启动了边城碑林建设,将国内百名书法家书写的《边城》作品刻在百块自然的不同规格的石头上,安置在翠翠岛中。这些书法作品取法多样,风格纷呈,代表了当代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为边城增添了一大新的旅游亮点。还本着保护古迹、“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边城的“从文书屋”、吊脚楼、石板街、河码头等进行了维修;将翠翠的塑像安置在翠翠岛上,让翠翠的目光投向北河的急浪,投向远方,去盼望着她那心中的年轻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