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古今城镇 文化圣地(三)

2012年04月23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三节
风情故里  民俗乡村
  中国扇业第一镇——岳阳张谷英镇
  张谷英镇享有“中国扇业第一镇”美誉。该镇人民心灵手巧,掌握了包括扇子、旅游产品、拼花家居产品、工业用材四大系列多方面技术,有高级工、机械操作工、电脑设计员等1000余名。该镇的岳阳县芭蕉扇业有限公司年产1100万把竹扇、木扇,远销亚洲和欧洲,销量占全球销量份额四分之一多。该企业安排就业人员近2000人,人均月工资收入1200元以上,年完成税收近400万元。
  湖南最大的竹器集散地——临湘羊楼司镇
  全长10里、拥有218个铺面的羊楼司“十里竹器长廊”,堪称全国之最,驰名中外。有以羊楼司为中心,总面积10万亩的楠竹高产示范基地。有湘北竹器精品市场:占地150亩,门面750个,投资3000万元,主要销售竹雕、竹刻、竹编竹燠、竹简五大系列的竹器精品,年销售额3亿元。还有竹醋、竹炭、竹地板、竹凉席、竹家具等其他精深项目。国务院命名羊楼司为“中国竹器之乡”。
  湖南土司王朝的第一个首都——永顺芙蓉镇
  芙蓉镇原名王村,因在此拍摄《芙蓉镇》电影而改名。芙蓉镇具有3000多年历史,自古就是中国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家族起源于斯,统一于斯,建都于斯,发展鼎盛于斯,被专家誉为“土家源、千年土司古镇”。汉高祖五年,芙蓉镇设为酉阳县治所,史我“酉阳雄镇”。公元940年,双方言和立铜柱于辖区会溪坪。从此,奠定了800余年28代的土司王朝,土司王彭仕愁则成为土家族的始皇帝。芙蓉镇则成为土司王朝的第一个首都。
  湘中最具完整性的石板街道古镇——湘乡壶天镇
  壶天镇位于湘乡西北部,省建设厅、文物局惊叹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更惊叹老青石板街道的完整性,评价为“湘中第一”。青石铺就的石板街,保存完好。街面中间为横石板,宽0.8米,两边用0.3米宽的直石板镶嵌,两侧还修有排水沟,以条石砌沿、青砖铺底,嵌有青石地漏。整街宽为1.4米,全长414米,折合0.828华里,这应对了当地民间传统的吉祥数字。土砖青瓦的壶天老街经数百年风雨仍然保存完整,为湘中地区所罕见。
  中国“茶叶之路”的起点——临湘聂市镇
  临湘市聂市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该镇历年盛产茶叶,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清初至中期,“茶叶之路”兴起,它南起江南,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当时的中俄边境恰克图,转往俄国及欧洲腹地,全程数万公里。中国商人多为“晋商”,晋商输俄的茶叶最初来自武夷山,后改用临湘的黑茶。自此,聂市成为“茶叶之路”的起点之一。茶歌、茶词、茶联,真实地记载了聂市茶业发展历史,生动地反映了聂市茶人的情怀,给人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最早的书院村镇——衡山南岳镇
  南岳镇位于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境内,坐落在南岳衡山最高峰——祝融峰之南麓。全镇辖20个村,2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9万,总面积84平方公里,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南岳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明奥区”之美誉。南岳镇先后计有邺侯、户潘、韦宙、文定、景行、南轩、集贤、甘泉、白沙、东廊等17处书院。其中南岳书院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至唐穆宗长庆四年,为我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书院。现在,17所书院中,只有邺侯书院保存完整,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乡村旅游第一镇——津市灵泉镇
  灵泉镇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津市西南隅一个方圆55平方公里、人口1.2万的丘陵之地,200亩观光蔬菜基地,依托清泉水库而建的烂泥湾休闲农庄、百果园、神九堰土家民俗风情园等休闲农业项目,使得休闲农业成为灵泉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产业。  “产业优先、连片示范、镇村同治、整体推进、普惠扩面”的建设之路,使得灵泉镇成为首个以全镇规模整体打造乡村旅游的乡镇,被湖南省旅游部门称为“湖南乡村旅游第一镇”。
  湖南最大的苎麻加工业重镇——沅江黄茅洲镇
  黄茅洲镇地处沅江市北部的大通湖垸内,辖50个村、1个社区.6个渔场、6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6. 87平方公里,77371人。全镇优质苎麻种植面积达60000亩,年产优质苎麻15000吨。同时,沅江市黄茅洲镇也是湖南省最大的苎麻加工业重镇。基地内规模较大的麻纺企业有4家,年产精干麻10000吨、麻纱5000吨. 850型坯布2000万米,已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集苎麻繁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乡镇麻纺产业化建设基地。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授予沅江市黄茅洲镇为“中国苎麻之乡”。
  湖南塑料编织第一镇——益阳沧水铺镇
  沧水铺镇是闻名全国的“包装袋之乡”,发展编织袋、塑料袋、纸袋加工已有30多年的历史,现有“三袋”加工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2.2万人,形成了集废旧回收、造粒加工、吹塑拉丝、编织成袋、包装印刷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全镇“三袋”的年加工总产值逾5亿元,创税逾1000万元。正在建设的沧水铺包装工业城,规划面积2600亩,已投资380万元,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入驻的有益阳环宇塑业有限公司和沧水铺联合工厂等数家投资近千万元的企业。以此为中心,沿319国道向东西两线辐射,先后有衡龙桥镇湘浙编织袋厂、万林编织袋厂、华荣编织袋厂和龙光桥镇康华塑编有限公司等企业竞相加盟,汇入“三袋”加工的滚滚大潮。
  中国第一个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的旅游村——益阳清溪村
  山乡巨变第一村,又名清溪村,是益阳市根据作家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所描绘的主要场景,结合新农村建设而打造的一个新景点,是中国第一个以当代文学作品为主要题材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不论是充满文化气息的立波广场、立波故居、立波小街、农民戏台,还是充满田园野趣的乡间小道、稻谷禾场、百亩荷塘、梨园,无不令人心潮涌动。
  湖南第一个“爱国卫生模范村”——凤凰黄茅坪村
  黄茅坪村是凤凰县一个苗族集聚地。1952年,全村开展改善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卫生实施饮水消毒以及灭蚊扑鼠等爱国卫生运动。全村家家户户做到吃饭用公筷、不喝生水、洗脸不共用毛巾和勤扫地、勤抹尘、勤除垃圾、勤撒药、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勤剪指甲,有卫生公约、有卫生工具、有食物罩、有厕所盖、有猪牛栏、有鸡鸭笼、有垃圾箱、有开水喝,是湖南第一个实现控制疾病流行的示范村。1952年,国务院授予该村“爱国卫生模范村”称号,1958年,国家爱卫会授予其“全国爱国卫生示范村”称号。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涟源市桥头河镇
  2009年3月19日,涟源市桥头河镇正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桥头河镇的文化产业建设硕果累累,农家书屋4个,新建戏楼、电影院、大礼堂4处共3000平方米,三个休闲广场。齐备的场馆建设为民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的舞台,村村有乐队,极大提高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气息,激发了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现有花鼓戏团12个,业余演出人员共300余人,演出剧目达100多个,每年外出表演100多场。桥头河镇1996年被文化厅评为“群众文化艺术之乡”,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命为“全国花鼓戏艺术之乡”。为传承和普及文化事业,该镇成立了桥头河镇花鼓戏艺术发展指导委员会,定期开设器乐、舞蹈、戏剧等多种专业艺术培训班,让文化艺术不断发展繁荣。
  湖南第一个民间绘艺术之乡——冷水滩市潮水乡
  潮水民间绘艺术是以潮水乡农民磨漆的乡村情调及独特风格而著称。磨漆是一个古老的种,由300多年前的民间壁演变而来,与国、水粉、西洋并立,其构思构图和表现手法颇具特色。1983年,18岁的潮水姑娘张玉花创作的《乡村集市》被“全国青年农民展”选中,同年送往北京展出,并获纪念奖。从1980年到1989年,潮水乡共培训学员300多人,为“潮水农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3年12月,国家文化部授予该乡“潮水民间绘艺术之乡”称号。
  江南第一古村——会同县高椅古村
  高椅古村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村内保存有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1638-1881年)间修建的古民居104栋,总面积达19416平方米,是我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古村”、“民俗博物馆”。在“2007中国十佳古城古镇古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十佳古村”之一。

之最关联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著名企业联盟、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世界品牌组织、全球华人名牌网联合推选的2006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排行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布。
  湖南入选城市有8个,它们是: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张家界、邵阳、益阳、怀化
  《2006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排行榜是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第二次对中国大陆、港、澳和台湾四地600多个城市进行的全面评估,通过独立问卷调查、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等方式,经过多轮筛选最后由专家委员会综合评定。
  调查指标包括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城市管理水平、公众认知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交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宜居程度、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实现社会价值等。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的推选指标体系,直接反映了城市文化特色魅力属性特征的指标,是按隶属关系和层次原则组成的有序集合。
  世界著名企业联盟执行主席、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席周茳杉钧说,排行榜的推出旨在增强世界对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的了解,拓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推动世界品牌投资特色魅力城市,让更多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走向世界。
中国黄花第一村
  罗江村地处湖南省祁东县西部的一片丘陵腹地,辖14个村民小组,1812人。2008年1月1 8日,这个不大的小村落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黄花第一村”。在此之前,国家质监总局命名该村为“全国黄花菜原产地”。中国黄花第一村虽然总部设在罗江村,实际上却是面向祁东西部40万菜农乃至整个祁东县、衡阳市、湖南省,并将辐射全国,从某种意义上讲,罗江并不是一个行政区域,它只是一个黄花产业的象征。
  祁东县石亭子镇罗江村是当地主要的黄花菜种植加工专业村。黄花菜在祁东已有500年种植历史。2006年12月14日,罗江村携手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南映武黄花集团兴建起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黄花菜种植、加工专业村。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映武黄花集团董事长李映武当选为该村村委会主任。他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黄花产业的同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他们设法筹资上千万元,完成了31.2公里村道硬化,新建了面积120余亩的黄花菜专业批发市场,并投资120万元兴修水利,投资30多万元发展沼气,村里还新建了办公楼与黄花广场。该村的经验被国家行政学院编入培训教材。
  在映武黄花集团及罗江村带动下,目前祁东县黄花基地面积突破了1 5万亩,公司收购、加工、销售的黄花菜不仅占祁东县的90%以上,也占到全国的70%以上。黄花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2.6亿元,该村家家户户标准化种植黄花菜平均3亩以上,菜农收入也创下新高,全县40万菜农因此致富。罗江村成为我国黄花菜的主要集散地。按照规划,罗江村将投资1 200余万元新建占地120亩的黄花菜专业j比发市场,连接广州、上海等大批发市场,有效解决祁东黄花产区有机蔬菜销路。整理3000亩有机黄花菜基地,并通过修建休闲山庄迎接天下来宾,使黄花产区有机黄花菜及其他各种绿色蔬菜享誉全球。三年后,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41 00元提高到1万元。
  感受《围城》故事
  《围城》是被誉为“文化昆仑”的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名篇。  《围城》当中最重要的故事发生地,就是位于湖南中部的涟源市蓝田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大举南侵,大片国土沦陷。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收容流亡教授、学生,选址安化蓝田创办国立师范学院和其附属中学,开全国师范学院独立主办之先声,钱基博受聘出任国文系主任。钱钟书来国师任教主要是两个人极力促成:一是年迈父亲钱基博,二是国师院长廖世承。1939年8月,钱钟书在上海同时接到国师聘请书和父亲的来信。父言年老多病,需儿子跟前照料。父命难违,他便公私兼顾,与徐燕谋、张贞用、邹文海等5人星夜兼程,在路上走了54天,历尽艰辛赶到蓝田,出任国师英文系主任,并被聘为英文系的导师。
  国立师范学院借用当地的李园住宅,又在紧邻的光明山修建了教室、寝室、办公楼、图书馆等。学院开设国文、英语、教育等七个系,后又增设体育童子军、数学专修、音乐专修等科,到1943年学生总数达2000多人。学院著名教授有钱基博、钱钟书、廖世承等。在国师,钱钟书除担任外文系主任外,还教几门课。他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成为学生的偶像。授课之余,钱钟书不忘学习,常常夜晚在桐油灯下读书。读书到半夜,他就拿旧报纸裹鸡蛋,用水浸湿,放到火灰中煨熟,当成夜宵。1941年暑假,钱钟书取道广西,走海路返回上海。
  钱钟书虽然在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工作不到两年,但这段生活经历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1944年,钱钟书以他在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的经历作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围城》。《围城》中描写的三闾大学的原型就是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小说中的方鸿渐、赵辛楣、李梅亭、顾尔谦等人物,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都可以在钱钟书去湖南蓝田执教同行的人中找到一些影子。不仅如此,钱钟书的笔记体诗话《谈艺录》也是在这里开始起草的。可以说,蓝田孕育了《谈艺录》,成为钱钟书这位“文化昆仑”的光辉起点。
  钱钟书对蓝田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他在《围城>中描述三闾大学所在的小镇是:“这乡镇绝非战略上的必争之地,日本人唯一豪爽不吝啬的东西——炸弹也不会浪费在这地方。所以离学校不到半里的镇上,一天繁荣似一天,照相铺、饭店、浴室、地方戏院、警察局、中小学校一应俱全。”
  天下秦城  中国里耶
  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隶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与王村、浦市、茶峒并称为湘西四大古镇。
  2005年9月16日,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里耶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是继2003年命名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来第二批命名。第一批为10个镇,本批为34个镇,里耶为湖南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里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六千多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在该镇不足2平方公里范围内,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战国、西汉、东汉古城,数以千计的战国、秦汉古墓群,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文化遗址,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古敦汉朴的茅古斯、摆手舞、打镏子、梯玛、哭嫁等土家民俗风情,有雄浑与优美的南方山地草原,有清爽宜人的酉水河,有奇特怪异的石林群,有树龄千年、树高居世界之冠的“天下第一杉”,还有乌龙山大峡谷及藏天地之灵、纳山川之秀的溶洞群,堪称世界溶洞博物馆。特别是战国古城、西汉古城、东汉古城的惊世大发现和秦简的大量出土。特别是战国古城一号井出土的36000枚秦简,专家认为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界最为重要的发现”。
  里耶位于酉水咽喉,曾是楚人拒秦的军事重镇,也是秦人攻楚的必经之处。在秦楚对峙的战国时期曾是兵家常争之地,这里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争,对于研究古代兵战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里耶承数千年岁月之精华,聚几百里山水之灵异,历来是楚蜀之涌津、湘渝边陲之重镇,这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明清时代修屋建铺,渐成街市,古镇现保存有四川街、辟疆街、夹街、河街、南街、中街、北街、苏家巷子、姜家巷子、朱家巷子、洋屋巷子、保险巷子、李同发巷子等七街六巷。现存民居510栋、1310间,建筑面积21940平方米,居民801户,街巷总长2491米。民居建筑均保存明清建筑风貌和土家族传统建筑特色。
  里耶镇文化底蕴深厚,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现保存的土家族文艺有摆手舞、茅古斯、打镏子、咚咚喹、吹木叶、酉水号子、山歌、劳动号子等,民间戏曲有里耶戏、楚戏、辰河戏、京河戏、南戏、阳戏、土地戏、傩戏、板凳戏等,这些都是研究土家族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湘西黔城
  黔城镇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本省凤凰古城早900年。古城历史城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
  黔城古镇的建筑以明清建筑为主调,有机地融合了本地侗族、苗族建筑特色,如窨子楼、晒楼等。依附南北两条主要街道而形成的鱼骨状道路系统保存完整,古称九街十八巷。古镇文物古迹众多,分布有大量的商业建筑、宗教建筑、会馆、宗祠、亭楼等。几千年来,世居在此的汉、侗、苗、瑶等民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其中,黔城的地方戏——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黔城古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历代王朝均在这里设立县治,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数千年的历史岁月为黔城古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003年元月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认为,这里的芙蓉楼、南正街、赤峰塔、钟鼓楼、明代木屋等数十处省市级保护文物,构成了古城完整的轮廓,历史风貌依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10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像黔城古城这样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仍保存完好的实属少见。
  芙蓉楼坐落在黔城古镇西门外的山坡上。公元747年,53岁的王昌龄因“恃才傲物,不护细行”之罪,被贬为龙标(今黔城镇)尉,便写下诗一首:“龙溪只在龙标上,秋山孤月两相向。遣谪离心是丈夫,鸿恩共待春江涨。”洛阳友人得知他被贬谪到湘西山区的荒蛮之地,深为他的境况担忧。远在长安的李白听到好朋友的遭遇后,以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相赠:“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朋友们的安慰,让他落寞孤寂的心感到热乎乎的。到新任后,他便以七绝《芙蓉楼送辛渐诗》作谢:“寒雨连江夜入昊,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宅、旧巷、亭榭、钟鼓楼、木板房、窨子楼、花阶路、青石墙,构成黔城古镇独有的景观。无人打搅的黔城小镇,沉睡在山环水绕中,依然保存着它的古朴和宁静,那一级级石阶、一条条幽幽的旧巷,勾起人们许多遥远的记忆,见证着日渐逝去的远古与倏然而至的现代的交融。
  汝城古祠堂的历史与文明
  汝城,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一座座古祠堂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紧系着本宗族本姓氏的命运,缩写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汝城各姓人的沧桑和辉煌,并将宗族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祖德功业镶嵌其上。久而久之,各自浸润着不同的传统文化、社会文化、地方文化、氏族文化,渗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体现着各自的文化。汝城的古祠堂,华丽、凝重、庄严,沧桑、古朴、久远。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
  作为历史的遗产,汝城古祠堂是历史的见证,具有深厚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古迁徙不可或缺的资源。汝城古祠堂品式多样,品位十足,五经世第、南楚名家、中丞公祠,太保第、诏旌第,三省堂、克复堂、敦本堂、宝善堂、陇西堂、江夏堂、雁门堂、裕雀堂,林林总总,寓意深刻。在历史上,汝城古祠堂发挥出独特的应用功效,是族亲聚会议事、协调纠纷、群文活动、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的综合场所,也是盘根念祖、慎终追远、铭志先贤、承前启后的活动中心。
  近几年来,将汝城古祠堂群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和各地文物、建设部门专家就汝城古祠堂、古民居文化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考察,确认汝城古祠堂建造时代之久远、建筑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数量之众多、文化底蕴之深厚在全省实属罕见,堪称“湖南古祠堂第一县”。2006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发文将汝城祠堂群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村落与大自然的和谐
  阳山古村地处千年古郡的郴州桂阳,这里有一处有着600年历史的明清古民居,是一个经典和谐的神秘古村。这里山清水秀,如诗如,美不胜收。有天地人和的“风水宝地”、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的美誉。古村在布局上讲究天人合一,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民居与古典建筑的完美结合,以其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和“六会治村”的民俗民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地处“粤港澳后花园”郴州桂阳的阳山古村,一开始就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古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中国人文生态第一村”。有湖南旅游“黑马”之称的郴州市,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一跃坐上湖南旅游第三把交椅,生态漂流自驾之旅和温泉休闲已成为该市主打旅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温泉之乡”称号。为更好地发掘文化旅游资源,增加郴州旅游文化内涵,该市从2006年起,就大力发掘和开发古村旅游资源。桂阳的阳山古村,就成了郴州高起点打造古民居的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古村旅游的支撑点。
  在未来的旅游开发中,阳山古村将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整旧如旧、修新如旧;活化古迹、发展旅游”的基本原则,自觉做到坚持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相统一。一是保护人文生态。包括保护古村落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风貌特色、保护古村落周边原有自然环境特征及自然景观的原生性、保护古村落整体结构布局和建筑风貌及古树名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以整理与活化。二是修复历史古迹。包括修复古民居、古门楼、古祠堂、古水井、古路灯等等。三是发掘民间工艺。包括手工艺品加工、特色小吃及其他民间工艺。四是活化民俗风情。包括民间礼仪、民俗服饰、民间绝技、民间游艺、民间演艺、民间节日、民间美食及其他有特色的民俗风情活动。五是再现生活实态。包括古作坊、古店铺、古茶楼、古客栈、古酒楼和古场景(水、磨房)等。六是营造古村意境。包括展示农耕文化、渔猎文化、饲牧文化,再现乡村生活实景。七是建设配套设施,完善旅游功能。通过完善旅游功能,促进旅游发展,为历史建筑寻找新的使用功能使其复苏。
湖南株洲市首创“双联”工作机制
  1999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部分国有企业面临重重困难,有的陷入困境。当年,株洲市探索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市“双联”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市总工会具体联络协调,在全省首创“双联”工作机制,发动市、县(市、区)两级数百家机关和上万名机关干部对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市、县领导挂帅,党政一把手参加“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维权工作,坚持以民为本,切实关注民生改善,把“双联”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引导和支持职工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企业和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双联”工作被称为株洲经验,收到了较好的实效,迅速在全省推广,形成了“双联”工作的长效机制。随着“双联”工作向纵深发展,确立了“党政主导,工会牵头,部门参与,社会支持”的主体思路,着力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资源,形成了帮扶、维权、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化维权帮扶工作格局,为株洲的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