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城市概况

民俗风情 名店极品(五)

2012年04月23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第五节
名绣名笔  名扇名瓷
  东方艺术的精华——界牌瓷器
  界牌位于南岳衡山的西南山麓衡阳和衡山两县的交界处,盛产瓷泥,是全国三大瓷泥基地之一。界牌瓷器已有300多年的生产历史,现界牌陶瓷总厂已成为全国十大瓷厂之一。界牌瓷器品种繁多,约有900多种,主要是餐具、茶具,分玉纹、新月、月星及双棱等四大类型。产品薄匀似纸,粉莹如玉,色彩浓淡柔和,塑型镂空。中档日用瓷,工艺、旅游和工业用瓷,图案新颖,色泽柔和,质地精良。产品行销6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具有独特风格的纹瓷,白如玉,声如磐,薄如纸,被外商称为“东方艺术的精华”。
  湖南地方民间传统刺绣精品——邵阳抽纱刺绣
  邵阳抽纱刺绣品,民间传统刺绣工艺品,原产地为邵阳。分为垫绣、平绣、扣边、平扣、抽纱5大类。绣品设计新颖,构图严谨,色彩典雅,对比和谐,花纹饱满,针工细腻,熨烫平整,挺括整洁,装潢精致,美观大方,为中国刺绣品一朵奇葩。现又将金穰木雕、陶瓷、绘与刺绣艺术融为一体,使之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装饰精品,进入海内外市场。
  湖南做工最独特的作——土家粘贴
  一种粘贴在三夹板上的,其做工之独特,艺术性之高,堪称一绝。作此一不用纸,二不用油彩,三不用毛笔,也不用墨汁。原料却是沙石、树皮、芭茅杆、竹笋壳或碎布片。用此材料作所表现的武陵山水风光湘西的古寨风情,栩栩如生,既有山水的效果,又有国的神韵,因此它一被推出便引起轰动,受到国内外众人所关注。如今此已获国家专利。在99昆明世博园湖南馆就有张家界民间粘贴大师李军深的作品,深得中外游人称赞。
  湖南最优质的毛笔产品——汨罗川山毛笔
  毛笔——文房四宝之一,汨罗市川山坪镇生产毛笔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湖南省文史馆《文史拾遗》2000年第一期吴铭生文章介绍:1954年6月长沙市左家公山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管兔毫”毛笔,较之相传蒙恬所造的秦笔——“木管苍毫”,时间还早若干年,可称天下第一笔。川山毛笔制作工艺历史源远流长,盛名满华夏。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东南亚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川山毛笔在全省毛笔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优质产品,1984年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时任省长的熊清泉专程视察了川山毛笔厂,欣然握笔挥毫:  “川山毛笔,名扬四海”,为川山毛笔增添新的光彩。
  湖南第一名扇——岳州扇
  岳州扇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湖南省的第一大名扇。在长期的产销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姐妹。岳州扇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美观耐用。目前品种多达200多个,主要分为纸扇、羽毛扇、绢扇、骨扇、宫扇、帽扇、轻便扇、香木扇等十几大类,产品行销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
  湘绣,即湖南手工刺绣,是湖南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中国刺绣通常是用真丝、硬缎、交织软缎、透明玻璃纱、涤纶加上真丝、棉线等为原料绣制的精细工艺品,而湘绣绣品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它既有名贵的欣赏艺术品,也有美观适用的日用品。建国后开发的“双面绣”尤具特色。湘绣曾于1909年南洋劝业会上获一等奖,191 1年意大利都郎博览会上获最佳奖。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长沙沙坪湘绣厂曾于2005年将四幅湘绣精品载入神舟六号,有三幅获国家博物馆收藏。有联先赞道:  “湘如金针,世博会中频频夺冠;绣楼珍品,宇航天外更蜚声。”
  中国竹简最早的专利产品——湖南“中国竹书”
  “中国竹书”是源于对古代简牍的理解,由长沙几位有心人士研制而成,取材于湖南优质楠竹,经脱胶、脱水、打磨等多道工序制成竹简;又将中国古今名人作品或印或刻于竹简之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获国家B类专利。
  湖南唯一堆金艺术品——湖南堆金帛书
  “堆金帛书”取古代宫廷挂饰书法作品的形制,以创新思维将古今名人作品用堆金方法做于绸缎上面,为全国唯一堆金艺术品,在长沙开发,是最新派纪念文化礼品,此艺术品曾于2005年搭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

之最关联
  湖南信仰习俗
  雷神汉族民间自然崇拜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旧时民间、尤其是农村平民百姓认为雷神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之神,凡不孝敬父母、偷鸡摸、卖淫嫖娼、浪费粮食、捡了私生子将其身上财物抢劫一空而不抚养者,或做了严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事情的人,雷神必用雷火、闪电将其劈死、烧死,或将其房屋财物烧光。谚云:“雷打十世恶,蛇咬三世冤。”“忤逆不孝,雷打火烧。”都反映出这种观念。某家如有人被雷火、闪电击死、烧死,或烧伤,旁人定会说他做了亏心事,受到了雷神的惩罚和报应。其家人还得备三牲、焚香点烛烧纸钱祭雷神,请求雷神息怒和宽恕,不再殃及儿女或其他亲人。故谚云:“遭雷打,谢雷神。’
  水母娘娘水神信仰习俗。流行于全省、尤其是洞庭湖区船民之中。旧时,船民为保航行顺利,生命财物安全,多在船上立有神龛,供敬奉水神。其中有一位被崇拜敬称为“水母娘娘”。相传此神乃鲁班之妹,说是鲁班造成船下河后,总是在河中打转,不能前行。坐在船尾的鲁班妹,将一只脚伸人水中戏水摆动,船就不打转了。鲁班由此受到启发,在船后加了一只木脚,即船舵,船就能按船夫的意愿平稳顺利地航行了。故船民在敬奉水上保护神时,亦敬奉这位对造船有过贡献的当年的小女子、日后的“水母娘娘”,既感激敬奉,又祈求“水母娘娘”神力保佑航行一路顺风,安全驶达。
  告阴状民间神判习俗。流行于全省许多地区。旧时人们、尤其是贫穷落后的文盲认为冥冥中有神主宰。神力广大,神力无比,神力无边。阳世间人不能解决的问题,神力定能解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恶事,在神力面前定得报应;一切恶人,都得屈服于神力。故蒙受冤屈欺凌又无能对抗、无处申辩时,便将自己受害事实、性质、经过、后果与作恶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罪状写在纸上,焚烧于神前,或于神前下跪倾诉冤情和恶人姓名,请法力无比的神仙伸张正义,惩罚恶人,称“告阴状”。后衍化为暗中告人之状为.“告阴状”。
  收吓旧时迷信习俗。流行于全省许多地区。民间认为小孩夜间啼哭,或精神萎靡,或食欲不振、黄皮寡瘦,是受了惊吓,魂魄跑了,未能附体,须进行喊魂收吓,又称“喊吓”、  “喊魂”。湘南地区一般由母亲或年长的祖母、伯母手持一张渔网,到失魂的三岔路口焚香点烛烧纸钱后,用渔网捞三次,喊三声:“某某(小孩名字)回来哟!”母亲又喊又答“回来了!”或另一位长者回答:“回来了!”直至喊到家中,在小孩身上轻轻敲三下为止。一连喊三天下午。湘西地区则请仙娘或巫师收吓。其作法是用毛巾将一碗米连碗包上,对着小孩头部旋几圈,口中念咒,然后打开包布,根据碗里米的起伏状况,说是哪方遇鬼受吓,家长即根据所指方向,于夜里烧纸钱,泼水饭供鬼,祈求将小孩游魂放回。有的端着筛子,内放筷子、鸡蛋和三杯水酒,由两个人到土地堂压纸钱喊吓,回家时走前者喊:“某某回来哟!”后者答:“回来了!”直喊到家门口,在门槛上蹬三脚,把蛋煮给小孩吃,以为如此便能收回小孩之游魂。
  锁财神民间信仰习俗。流行于湘中地区。旧时民间认为,财神是掌管财物之天神,得其庇佑家中则能招财进宝。因此,将财神敬放在摆祖先牌位的神龛之中,虔诚供奉,祈求庇佑。而人们认为财神要偷来的才灵验,故民间有偷财神的习惯。如果某家财神被盗,不仅不能招财进宝,连家里已有的财物还会丢失,要倒大霉的。所以,民间祖先牌位和其他神像均不上锁,唯财神之龛终日上锁防盗,称锁财神。
  供奉土地公婆民间崇拜自然神之一。流行于全省各地各民族中。旧时,全省城乡每隔三、五里,就有一座土地庙(堂)供奉土地公公、土地婆婆。不少平民百姓生儿育女,拜寄于土地公婆,以“土”字命名,求土地公婆庇佑,诸如“土福”、“土保”、“土生”、“土风”、“土秀”等等。每逢初一、十五和二月初二土地生日时,有求于土地公婆送子、送财、送福者必诣庙焚香点烛烧纸宰雄鸡祭祀。有的请泥木师傅重修土地庙宇,有的请绘师重新装饰土地菩萨,谓“敬奉新服装”,以求土地公婆庇佑。民间所祀土地神乃小神,俗谓“土地土地,只管五里”。但土地公婆是当坊土地神,山熟水熟人熟地熟,神通却是很广大的。俗云:“土地不开口,老虎不拖;土地不吭声,野猫不咬鸡”。“千里的来龙,斗不过土地神”,“强龙斗不过地头蛇”。民间敬奉土地公婆,既为祈求保佑,亦为感谢土生万物的功德。
  中元祭祖民间崇拜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民间以夏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鬼节”,湘南一带称七月十五日为“七月半”、“中元节”、“鬼节”。谓阴曹地府主管鬼的阎王老爷命令打开鬼门关,放阴间鬼魂回到阳间子孙处享受祭祀,阳间没有子孙的孤魂野鬼则到三岔路口享受祭祀。此时家家祭祖和祭野鬼。湘潭称为“接客”,年内亡故的称“新客”,一年以上者称“老客”。湘南一带称为“烧香”,年内亡故的称“新香”,一年以上称“老香”。“接客”如待贵宾一样,十分认真。“接客”之先要将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除秽焚香。天黑时由家长率领家人,打着灯笼迎祖客于岔道或水滨,点香烛,放鞭炮,对空揖迎,谦恭有礼。接到家里后,即揖请洗脸入座,递烟泡茶。每日供奉三餐酒菜,时鲜果品,糖果点心。“接客”的时间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不等,以三天者居多,送客不能迟于十四日晚,十五日阎王即命令关鬼门关,去迟了进不去,会成野鬼。送客前要烧纸钱,谓
之“烧包”。最后将祖客送至“接客”的地方,焚香秉烛,揖拜而回。湘南一带的中元祭祖和祭野鬼,一般在七月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在神龛的祖先牌位前摆设三牲、时鲜果品、糖果点心,焚香烧纸点烛,燃放鞭炮拜祭祖宗,在三岔路口拜祭野鬼。此俗今日在一些农家仍奉行。
  南岳进香民间信仰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又称“朝南岳”、“朝圣”,即朝拜南岳神。民间认为南岳神乃湖湘地方保护神,善男善女遇有疾病灾难,或男女信士求其庇佑时,则前往许愿还香。为表示虔诚,往往徒步,虽距数百里亦不辞其疲劳。出发前斋戒沐浴,头扎红巾,身穿青衣,胸戴绣着“南岳进香”的胸兜,身背香袋,口唱《朝拜歌》,一唱众和,前往进香。有见庙进香,逢桥拜桥的“点燃香”;有三步一拜的“朝拜香”;有只喝水、途中数日不食烟火的“朝饿香”;有左臂上挖一指头大的眼,注入香油,插上灯芯,于南岳山下点燃,至祝融峰顶始熄灭的“朝肉香”。以多受痛苦来表示自己的虔诚,以求庇护。每年七、八月间秋收之后,朝香之人络绎不绝。许愿朝香人不管所求应验与否,都得还愿,即使人死了,子孙得替其还愿,谓之“还阴愿”。此俗沿袭至今。
  湖南婚嫁习俗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毛泽东谈辣椒和红烧肉
  60年代,秘鲁哲学家门德斯来华访问,毛泽东请吃饭。
  毛泽东在主位坐下,让外宾坐在他右边,要我坐在他左边,译员坐在他对面。毛指着桌上八样菜说,今天晚上也没有好饭好菜招待客人,但是保证可以吃饱,不要客气,随便吃点。桌上的八样菜是湖南腊味,炒虾仁、素炒干贝、鱼香肉丝、醋熘鱼片、红烧狮子头、鱼头豆腐汤、冬菇白菜、红烧肉。最后这道菜放在毛主席面前,紧靠这道菜的是一大盘红艳艳的凉拌辣椒。毛主席夹了一筷子的红辣椒送到嘴里,一边咀嚼,一边说,“湖南有钱人和贫穷人家都喜欢吃,不吃点辣椒,仿佛什么菜也没有味道。”“南美洲一些国家的人,也有喜欢吃辣椒的,巴西有一种辣椒,非常小,和四川朝天椒差不多,我访问巴西的时候,尝过这种小辣椒,只尝了一点,浑身都是汗了。”我插了两句。“看来,你没有吃辣椒的习惯,这要锻炼。”毛主席指着我说,“我小的时候,最初开始吃辣椒也怕辣,不敢吃,一点一点吃,慢慢就习惯了。到后来,不但不怕辣了,还怕不辣哩。”客人见毛主席不断夹辣椒往嘴里送,钦佩地说:“主席先生真能吃辣椒,就我所接触过的各国领导人当中,您是最能吃辣椒,一点也不怕辣!”“您说的对,四川人吃辣椒,不怕辣;江西人吃辣椒,辣不怕;我们湖南人吃辣椒,怕不辣!”毛主席又夹了一筷子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说。“主席先生妙喻,把怕字的位置一颠倒,就可以看出三省的人对辣椒的不同态度,言简而意赅。”毛主席夹了一筷子鱼香肉丝送给客人,说:“你尝尝这道菜,有点辣,不是很辣。”客人尝尝,赞赏地说:“味道又鲜又美,但不太辣。秘鲁也有些人喜欢吃辣椒,有的吃得很厉害,不怕辣。”
  “吃辣椒三种态度,表现三种不同的性格。一般地说,寒带和热带的人喜欢吃辣椒,但我要补充一句,凡是喜欢吃辣椒的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革命的。就我们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当然也包括八路军在内,四川人、湖南人、江西人最多,现在的高级干部也大半是这三个省的人,所以我说,喜欢吃辣椒的人大半是革命的。”毛泽东说到这儿,自己笑了笑,似乎感到这说法有些勉强。毛泽东夹一块红烧肉送到客人面前,转了话题,说:“你尝尝这红烧肉,是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客人尝了,赞不绝口:“这道菜油而不腻,香甜隽永,吃下肚去,感到浑身舒畅妙极了!”“这是一好菜,百吃不厌,有人却不赞成我吃,认为脂肪太多,对身体健康不利,不让我天天吃,只同意隔几天吃一回,解解馋,这是清规戒律。革命者,对帝国主义都不怕,怕什么脂肪呢!吃下去,综合消化,转化为大便,排泄出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怕什么!”“主席先生综合消化能力强,这样健康的身体是少见的……”客人用筷子夹了一些红辣椒送到嘴里,品尝一下,说,“这辣椒很辣,但是味道很好,里面是不是放了什么作料?”“没有,只是用盐腌了一下。”“好吃。”客人又夹了一筷子辣椒吃。“可以说,我们志同道合,不仅在哲学观点上接近,在饮食方面也靠拢。秘鲁和中国虽然距离万里之遥,正像唐朝诗人王勃所说的那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客人向毛主席告别。毛主席兴趣特别浓,心情十分愉快,亲自送到门口,依依告别,这时星斗阑珊,长安街上行人稀少,已过了夜晚十二时了。
  毛泽东单独接见一位外宾,畅谈这么久的时间,并且共进晚餐,精神这么愉快,据我多年接近主席并陪主席接见外宾来看,是少有的。(摘自《新文学史料》1997年第一期周而复所写的《往事回忆录》)
  独具一格的长沙饮食专业术语
  在长沙部分老字号饮食店,其中历史悠久的小店中有一套完整的专业术语,形成了长沙独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在一家知名的百年老店内,一般的老顾客到店里来吃粉面时都能够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为了方便,她们在询问顾客的要求时也会尽量使用这些俚语。使用这些语言可以简单明了,而且印象深刻,出错频率就会降低。
  在店内桌上的菜单上发现,其中的一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宽汤少油”就是下面时要汤多油少的意思;“落锅起”指面放到开水里泡一下就马上捞起;“重油”就是要多放点油。这还是简单一些的,还有门外人听起来莫名其妙的,如“带信”就是面要硬一些,而“带信干”的意思,则是面要硬一点,还要不放一点儿汤。如果有顾客对服务员说“轻挑”,就是要求下的面的分量比平常少一些,“轻轻挑”指分量比平常少一两,相反“重挑”就是加一两面的意思。“二排”就是面要下得烂一点儿,而“银排”就是很烂了。在长沙俚语中,一倍就是一码,因此“双码双油”即指下面时放平常双倍分量的油。
  由于这些饮食语言区域性很强,外地人乍听时往往不知所云,这时就需要服务人员的讲解了,但还是有很多湖南本土地方的人能够明白。调查发现,由于大部分长沙老店的顾客,多是些老顾客,他们对这些术语已经心知肚明了,所以工作人员在不明白顾客身份的情况下,都使用这些语言。相比较而言,能听懂的人比能说的人要多,而长沙当地中老年人比当地青年或者学生说的要多。
  漫谈湘潭槟榔
  槟榔的产地,大都出自海南。所以槟榔摊上一般贴着几个字:正宗海南槟榔。遇到不好的,人家都说,那是越南窠子。中国人爱起国来,槟榔都要挺身而出。  “窠子”是槟榔在湖南的别称,梭状的槟榔切开后,如小船,如摇窠。  “窠子”的名称由此而来。但也有可能是槟榔“壳子”,在湘方言中的发音。
  嚼食槟榔在湘潭乃至湖南已成为全民性的嗜好,不论是学生或是教师,不论是官员或是百姓,不论是婚嫁丧娶或是朋友聚会、商务社交,几乎都离不开槟榔,槟榔的嚼食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有人用“五步一摊、十步一铺”来描述湘潭槟榔销售的盛况,一点也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仅湖南一个省,槟榔的消费就可高达十亿元,因而槟榔也被誉为“中国的绿箭口香糖”。
  湘潭人嚼槟榔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有关湘潭人嚼槟榔的嗜好,说法不一,到底以哪一种说法为准呢?近年来,随着槟榔行业的向前发展,湘潭涌现了一批撰写槟榔文稿的文化人和食品专家,他们在撰写嚼槟榔的历史时,主要以《湘潭县志》上所记载为准。据《湘上痴脱难杂录》记载:明末清初,湖广总督何腾蛟与李闯王夫人及其部将联合抗清。由于督师的将帅不团结,削弱了抗清力量,何腾蛟为了解决矛盾,带领人马从衡阳来到湘潭,与清军相遇。时值顺治六年(公元了1650年)初,清握金亲王因湘潭人民助何抗清,下令屠城九日,杀得湘潭尸横遍地,不下十万,所剩户不上三四十,人不满百口。其时有安徽商人程某来潭,得知老僧收白骨,以嚼槟榔避秽,才得以解除瘟疫之害,重整家园。嚼食槟榔的习惯由此延续并发展而来。从此,湘潭人与槟榔结下了不解之缘。嚼槟榔的习俗也逐渐传入湘中、湘北一带。又有一说法: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湘潭大疫,百姓多患鼓胀病。县令白景(广东人)谙医理,明药性,便将药用槟榔分给患者嚼食之,病疫居然消失。自此,湘潭人嚼槟榔逐渐成为习惯。还有一种说法,在很早的时候,湘潭的药材房有许多,主要是外地的江西邦,做药材生意的很多药材商在收购药材时,便发现槟榔壳嚼起来味道蛮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嚼成一种习惯,并且发展沿袭至今。三百年的历史积淀,槟榔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诸多的湘潭因素,如今每一颗槟榔多多少少都承载了湘潭人无比热情好客的品质,它俨然成了湘潭对外形象的城市名片之一。
  湘莲
  中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5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5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词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他莲种。
  湘莲品种主要有湘潭寸三莲、杂交莲,华容荫白花,汉寿水鱼蛋,耒阳大叶帕,桃源九溪江、衡阳的乌莲等。湘莲之中最优者为湘潭莲子。湘潭莲子不仅栽培历史悠久,而且产量高,质量优良,驰名中外,饮誉古今。尤以“寸三莲”名声最著。据传,战国时湘潭白石铺产的莲子和藕粉就进贡朝廷。汉、唐、宋、明、清各代都把它纳为贡品。清光绪《湘潭县志》载:“莲有红、白二种,官买者入贡。”  “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既而求者众,土人种者,珍以自用。贡馈者买之衡阳清泉,署日‘湘莲’。”直至清代宣宗(道光)年间,才“圣德恭俭,悉罢四方土贡,湘莲贡亦罢。”西杨塘即今之白石铺,所产之莲为有名的“寸三莲”。去壳后三粒连起来一寸长,故名“寸三莲”。因湘潭莲子品质极优,故有“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之誉,湘潭县被誉为“中国湘莲之乡”,湘潭市誉称“莲城”。
  至隋唐时,湖南种莲已十分普遍,而且名声显赫,这从当时留下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如唐代宋之问《秋莲赋并序》:“向若生于潇湘洞庭,溱有淇澳。”崔橹《岳阳云梦亭看花莲》:“似醉如慵一水心,斜阳欲暝彩云深。……当时为汝题诗遍,此地依前泥古吟。”从诗中可见诗人们为“湘莲”吟咏之多。
  明、清之际是湘莲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不仅在湘潭县大量种植,邻近湘潭的衡阳、衡山、衡南等地,以及更远一点的祁阳、耒阳等地也广泛栽培,特别是衡阳小西门外有:“西湖十里白莲花”,成为衡阳八景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年代中期便开始注意了发展莲子生产。60年代,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设立了水生植物研究室,在湘潭县成立了“湘莲研究所”,省供销部门也成立了“湘莲研究所”,湘莲栽培技术的科学研究逐步开展起来。60年代全省有计划地进行了品种更新,重点推广湘潭县良种白莲“寸三莲”以取代红莲,并在湘潭聘请莲农技师分别到湘阴和汉寿帮助试种,每亩单产由10来斤提高到1OO市斤以上。此后,湘潭良种迅速普及到全省各莲产区。
  1995年4月6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上,湘潭县被命名“中国湘莲之乡”。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