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网站!
  • 全站
  • 线路
  • 景点
  • 酒店
张家界旅游导游网 官方网>>导游词精选

湘西蜡染

2012年01月03日 来源:www.33519.com 编辑:33519.com
张家界导游网 公众微信号

湘西蜡染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湘西旅游。希望各位在经受了湘西神奇的自然山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浸染之后,千万不要忘了和自然山水一样美丽的湘西特产。而湘西的蜡染就是很有名的特产之一。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主要流行于湘西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少数民族地区,素以色调素雅、纹样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在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俗称“冰纹”。同一图案设计,做成蜡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纹”。这就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侗、瑶、土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绘于布,而后染之,去蜡则见花”。从传世的和出土的蜡染实物看,蜡染在唐代就盛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蜡染、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对树象羊蜡缬屏风”,都是唐代遗物。采用靛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我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古称蜡缬。据《切经音义》卷十载:“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日缬也。”引伸为细薄、折叠之物和有花纹的丝织品都叫缬。从出土的单色染缬绢、两色蜡缬绢等文物中,可以看出丝绸蜡染在古代曾盛行,后年久失传,现在已没有丝绸蜡染。只有麻布、棉布蜡染。
    湘西蜡染原始古朴,分为两大流派:一为土家族蜡染印花布;二为苗瑶等族蜡染土布。土家蜡染印花注重配色纯净,讲究立意构图,成形的布料呈花异彩流布,幅面艺术风格特异纯美,突出的工艺特点为暖色;而苗瑶族蜡染土布注重染色纯,不讲究华美雕饰,给人一种自然纯净的艺术感,突出的工艺特点为冷色。湘西蜡染自然形成的两大流派工艺色彩各异,但共同的特点是淳朴典雅,立意简略清晰,其成因主要在于表现地域习俗的差异和人民群众生活意愿的取向。湘西人喜欢用这种蜡染印花布做被面、门帘、衣裳、枕头、桌布等,民间染匠也异军突起,声名远扬的当数凤凰的刘大炮,他所染就的印花布堪称湘西一绝。像熊承早的蜡染作品、傅元庆的中国古文字蜡染书法等都颇具功力,别具特色,深受各界人士称誉。特别是熊承早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融中国和西方油的绘技巧于蜡染的制作中,将蜡染这一古老的艺术推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他的每一幅蜡染都是绝版,弥足珍贵。因此,熊承早、刘大炮大师的蜡染作品成就很高。作为有突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蜡染,国家文物局给定的价都在每平方米万元以上。当然,一般的蜡染工艺品只要几十元就可买到。
    如果你新购买了蜡染,最好要在加盐的水中浸泡15分钟以上,这样可防止褪色。由于蜡染的原料是纯棉布,因此在保养方面应注意防潮、防腐蚀,以免发霉长虫。如果买回后是用于收藏而非装饰,请定期取出晾晒。不能用水清洗,只用半干的抹布或掸子拂去灰尘即可,特别是人物脸部、手臂以及腿部白皙有黑笔描绘处,千万不要用湿布擦,以免湿布上沾有黑的东西使其变色,影响其艺术效果。
    湘西的蜡染工艺,是古代蜡染工艺的继承,主要是麻、棉布蜡染。它的制作,是先用自种的火麻、苎麻经多道加工工序织纺,布,以蜡刀蘸取呈熔融状的石蜡按设计图案要求,在白布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鱼、虫等,待石蜡凝固后,将织物浸入染缸中多次浸染、清漂、晾晒,以沸水高温脱染,即显现图案与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派的韵味。
    蜡染工艺是我国湘西妇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她们的头巾、围腰、衣服、裙子、绑腿,都是蜡染制成,其他如伞套、枕巾,饭篮盖帕、包袱、书包、背带等也都使用蜡染;有的苗族妇女把蜡染花纹装饰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后摆的边缘上;特别是她们背孩子的蜡染背带,更是点染得精巧细致,除蓝白二色外,有的还加染上红、黄、绿等色,成为明快富丽的多色蜡染。民间蜡染的纹样主要为自然纹和几何形纹两大类。自然纹中多为动物植物纹,几何形纹多为自然物的抽象化。例如布依族、侗族喜用几何图案,大多是图腾图案,有太阳纹,有云雷纹、有回纹,连续对称,古朴典雅。而苗族的蜡染图案则带有史书性质,似铠甲,像文字,或写意、或抽象,任随驰骋;有的还沿用古代铜鼓的花纹和民间传说中的题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花、鸟、虫、鱼,各民族的蜡染都有独特的风格。
    湘西蜡染的图案形象构造、题材多种多样,这是湘西历史文化以及湘西妇女心理艺术的产物,它积淀了历史的、民族的、传统的、风俗的丰富内容,表现着时代的风貌。虽然她们没有什么绘理论和基础知识,但却通过夸张的技巧和想像,概括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蜡染“作品”,其中很多还具有古代艺术潮流所追求的那种抽象性、多面性、综合性的特征。湘西蜡染图案有多种多样,背带图案多用麦穗、水浮花、桐花等组合而成,花裙子是用猪蹄式相称的花纹图案构成,花提袋多用钱币在中间,花朵、花叶环绕周围的图案结构,还有的花色是用(寿)字形图案,也有的用鱼和鸟的形象作图案。猪蹄式的图案表示六畜兴旺;钱币式图案表示富贵;花朵、少女表示美丽;麦穗、水浮花、桐花表示五谷丰登;寿字形图案表示健康长寿、自由、快乐的意思。
    冰纹是蜡染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冰纹的形成,是蜡坯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像冰花,像龟纹,真是妙不可喻,同样的图案的蜡布料,浸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一样绝不相同,韵味也不一样,就像瓷器中哥窑、官窑的裂纹,给人以出乎寻常、不可捉摸的深邃之美。织物表面呈现蓝底白花,花纹部分,色泽浓郁,蜡纹精细,花形浓淡正反一致,别具风格。这种用天然靛蓝染料染出的蓝色蜡染织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案粗犷、自然、典雅、古朴,别具韵味,常被用来作衣裙、围腰、床单、背扇、帐檐、挎包、帽子、时装。成为中外游客追求的时尚,是印染产品中永不败落的一朵奇葩!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蜡染在湘西能保存并常盛不衰?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湘西蜡染的起源和发展大致有如下的原因:首先反映了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心理趋向,他们迁徙到湘西后怀念故土,怀念祖先,固守从故土带来的文化形态,并在其中寄寓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成为民族自尊自爱的标志;其次是地理环境的因素,湘西地处偏僻,山川阻隔,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易于传统的文化形态保持;三是湘西气候湿润,草木繁茂,为蜡染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湘西人原本擅长纺麻织布,织好的布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草药就可以染成蓝、红、黄、黑各种颜色。苗族的蜡染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宋代五溪地区的“点蜡幔”(蜡染)已很盛行。明、清时代,黔中一带苗族也多用蜡染衣料。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
    传说古代有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并不满足于衣服的单一色彩,总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来,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但她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终日为此闷闷不乐。一天,姑娘又看着一簇簇一丛丛的鲜花久久发愣,在沉思中昏昏入睡了,朦胧中有一个衣着漂亮的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园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时,才知道刚才睡着了,可是低头一看:花丛中的蜜蜂真的刚刚飞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粘满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她只好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重新把衣裙再染一次。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粘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上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白花,哦!染缸中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大家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民间流传开来了。此外,还有关于苗族的先祖蚩尤战败后锁他的木枷化为枫树,后代用枫树液描绘花纹表示纪念,枫树液又演变为蜡的传说。当然,传说不是历史,但却能反映出劳动人民诠释文化现象的心路历程。
    蜡染,作为一种特殊手工艺,已深深扎根在湘西人民的生活中。自古以来,在民俗活动的祭祀、节日、婚娶礼仪和社交、文娱等场合,蜡染的服装更讲究、更漂亮,与刺绣、挑花等服装交织,渲染出隆重、喜庆、欢乐的气氛。这些地区的姑娘自幼就跟随母辈学习蜡染技艺,她们技艺的高低和制品的多少,被视为是否能干勤劳的标志,是男性青年择偶的重要条件。蜡染和刺绣、挑花等制品的数量多少是富与贫的象征,有的姑娘为显示富有,出嫁时要穿上数件至十余件包括蜡染在内的衣裙;有的地方在举行“跳花”等活动时,妇女们不仅身着盛装,还要背上许多包括蜡染在内的衣物去参加。成了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创造活动和女性显示其能力的豫征,充当女性走向婚姻生活的桥梁。同时,由于蜡染的许多纹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人们在使用其制品时还能受到民族文化的陶冶。总之,民间蜡染的生命力,不仅植根于其自身,还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的土壤之中。
    那么,蜡染具体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就将蜡染制作过程给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首先说说蜡染的材料:绘制蜡染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的。防染剂主要是黄蜡(即蜂蜡),有时也掺和白蜡使用。蜂蜡是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它不溶于水,但加温后可以融化。而染料是土产的蓝靛,是用本地一种叫蓝草的植物,把蓝草叶放在坑里发酵便成为蓝靛。乡村市集上都有以蓝靛为染料的染坊,但也有把蓝靛买回家自己用染缸浸染的。绘制蜡花的工具不是毛笔,而是一种自制的铜刀。因为用毛笔蘸蜡容易冷却凝固,而铜制的刀便于保温。这种铜刀是用两片或多片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一端缚在木柄上。刀口微开而中间略空,以易于蘸蓄蜂蜡。根据绘各种线条的需要,有不同规格的铜刀,一般有半圆形、三角形、斧形等。
    其实说白了,蜡染,就是以蜜蜡(黄蜡)熔汁绘花于白布上,染色后取出煮于水中,蜡去则花现的一种技艺。其制作方法,是把白布平贴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加温到60℃- 70℃之间,溶蜡为汁,即以小铜刀蘸蜡汁,点于布上。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也不用直尺和圆规,所的平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所绘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后,蜡温很快下降,到20℃左右时就凝固了。如蜡温超过70℃时,绘于布上,蜡汁便立即向四周渗浸而使花纹模糊不清。苗族妇女利用这种特性进行蜡绘,有经验者完全凭自己的观察以定温度;而初学蜡绘者,不易凭观察定温度,只好将布置于膝上,凭皮肤的感觉以判断温度是否适宜。
    绘成后,要浸染。浸染的方法,是把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染色前在染缸内放入一定比例的蓝靛和酒,加以调合,使其发酵出色。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作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韵味。
    然后是脱蜡。脱蜡前要用冷水漂除布上浮色,再将布置入沸水中去煮,使蜡熔化,并在沸水中涮尽布上蜡的残液。最后是清洗。将染成后的花布在沸水和冷水中清洗,除去布上浮色,然后晾干。
    总之,蜡染最关键的工序是点蜡,也即蜡,这是衡量蜡染艺术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制作者创作才能的重要体现。绘制蜡染,首先要掌握蜡刀技术,还要掌握熔蜡汁的温度,掌握蜡刀角度的变化,才能绘出光滑圆润、均匀饱满、极富弹性的直曲线条,点出圆、半圆齿纹等各种图案的花样。因此,蜡染的绘图工艺也像中国书法那样讲究墨趣,但它也能自成一体,有其独持的丰富表现力。它通过直线与曲线的变化对比,粗与细的结合,长与短间隔来创造具有虚实感,运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效果,参观她们点蜡是一种很高的艺术享受。
    尽管传统蜡染不是独立的艺术品,但它却有着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湘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它以布制用品为载体,将蕴涵着的历史民俗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特别是民俗活动之中。质朴素雅、含蓄优美,饱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尽管一些制作蜡染的姑娘也说不清她们描绘的纹样的含义,只是“老辈人就是这样的”,其实,蜡染和其他民间工艺品纹样一样蕴涵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形成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自然纹理就是蜡染艺术的灵魂。
    蜡染的美是淘洗出来的美。将染好的蜡染挂在太阳底下晒:—幅幅蜡染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在上面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呼之欲出;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的蜡染跳起优美的舞蹈,给人一种飞天的感觉,只要你站在这些悬挂的蜡染前,就能读出它的清新,读出它缤纷图案下的深厚文化底蕴,读出织就它坚韧质地的苗、瑶、侗家织女灵巧的手,读出描绘、染制那清纯图案的苗、瑶、侗家儿女鸟青的手和美丽的心灵。
    因此,蜡染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



  你还可以电话+微信咨询专业导游:姜怡13787445888。

分享到:

  有关本文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 打印
  • 收藏
  • 复制链接
新手指南
网站订购流程
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如何预订/付款
可以刷卡吗
可以先旅游 后付款吗
怎么进行网上支付
提前多长时间报名好
服务承诺
价格真实、透明、有效
有房保证
低价承诺
合同签署与保险
需加购人身意外险吗?
没到前怎么签合同
团费中已含保险吗?
如何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接待服务
能代订长途汽车票吗?
24小时热线:
0744-8362888